-
刘兴诗:抗战胜利那天,想起逃难路上爬着喊妈妈的小女孩
最后更新: 2021-08-16 08:38:16人头,到处都是人头。
这好像是一片人的海洋。大家挤来挤去,就像是摇来摆去的汹涌波浪。多亏爸爸紧紧拽住我,才没有被挤得倒下去或者失散。
这时候有一股股探照灯似的巨大雪亮光束,在人的海洋上扫来扫去。有人说,这是“中电”在拍记录电影。
在亮光中,我忽然看见了一面太极八卦的韩国国旗。韩国流亡政府就在附近,我经常往大梁子(当时的一条街名)经过的时候,在今天的邹容路右边的一个小巷口,瞧见过这个旗子。
雪亮的光束扫来扫去,我还看见几个飞虎队员被人群抬起来,又抛上天……
这一夜,我们在这里停留了很久。人实在太多了,想退出来也不可能。就这么直到下半夜,几乎完全撑不住的时候,爸爸才把我硬拖出来,找到汽车回了家。
胜利了!八年苦战终于胜利了!
甭管是不是惨胜,我们终于胜利了!
我们怎么不雀跃欢呼?怎么不高声呼喊?
这一天,永世难忘!!!
扳着手指算,我跟随家里在南京陷落前,随着难民潮逃亡出来,也有许多年了。一路上,丧失人性的敌机,对着我们手无寸铁的难民船追赶,机枪子弹打得甲板当当响。
不分日夜、无休无止,惨无人道的大轰炸。一颗颗炸弹在头顶爆炸的时候,临时挖掘的防空洞里,沙石颗粒不住往下撒落。轰炸过后,出了防空洞,一片废墟是火光。那个仇恨,说也说不完。
欺负我们的空军打光了。敌机那么猖狂。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的路上,经过磁器口的山坡上。亲眼看见一队敌机,大摇大摆排成纵队,一架跟着一架低飞俯冲下来瞄准投弹轰炸。飞得那么低,机翼上的红膏药标记那么可憎。连鬼子飞行员头上,不知是白色裹头布,还是白色飞行帽都看得清清楚楚。我气得扔掉书包,捡一块石头就打。尽管打不着,也出了一口恶气。
我写了一本《抗战难童流浪记》,从南京大屠杀,一直写到抗战胜利这一天,完全是真实的材料。因为我自己和七高八矮,站起来高矮不齐的同学们,就是从四面八方逃亡的真正“抗战难童”。
为什么高矮不齐?我们不是留级的差生。而是许多孩子一路逃亡,敌人在屁股后面紧紧追赶,没有地方可以读书呀!
唉,拜托大家看一下这本书,就知道当时的许多真实情况了。
抗日时期逃亡的难民(资料图)
有一个同学吴昌宁,南京城破的时候只有4岁,跟着妈妈逃出来。汽车打坏了,只有走路。沿途全是难民,敌机呼啸着一群群追赶扫射,多亏我们一支小部队在后面死死顶住,才没有追杀过来。不知道这个部队的番号,也是好样的。
他告诉我,一路上都是死伤的难民和抛弃的孩子。不仅在狭窄的路上,两边的水田和山坡,漫山遍野都是难民。
南京大屠杀绝对不止30万。丧失人性的敌人过了镇江就开始一路杀过去了。南京陷落后,还在一路追杀,怎么才只有30万?我们就是真实的证人。
他亲眼看见一个小妹妹,满脸是泥土和泪水,好像一只流浪猫一样在地上爬。边爬边哭喊妈妈。妈妈就在前面,想回转身子去抱这个孩子,被两边的人死死拉住,对她说:“这个孩子不能要了。你还有几个孩子,多一个包袱,大家都得死。”
这个小妹妹估计刚刚会走路,就这么没有了。如果还健在话,今天也是80多岁的老奶奶,儿孙满堂,有幸福的晚年。
唉,这个可怜的小妹妹,就这样没有了。
吴昌宁吓坏了,紧紧拉住妈妈,恳求说:“我能走路,不要扔掉我。”就这么咬着牙,一直走到安徽芜湖才搭上一只船。
是呀,那时候能够走路就是活路,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对那么小的孩子,多么残酷!
这张照片就是通常被称为“中国娃娃”(Chinese Baby)的照片。拍摄于1937年8月28日被日军狂轰滥炸摧毁的上海南站
想一想,吴昌宁当时4岁,不过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叫今天同龄的孩子试一试,在那么恐怖的情况下,能够这样走这么远吗?
今天的孩子们太幸福了,应该珍惜这样的幸福,好好学习,报效自己的祖国,长大成为建设者。这也是当时我们那一代,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了当兵上战场。小学五年级,我拉着三个同学结拜兄弟,誓词是“以身报国,永不后悔!”
新中国建立后,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我坚决选择最危险、最艰苦的地质专业的原因。我们是衣衫褴褛的“爬山匠”,我们是光荣的地质队员。我们从不羡慕荣华富贵,不是纨绔子弟,我们只有自己的理想。就像那支歌一样,“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报国岂止在沙场,是不是?
还有一个同学,从南京经过长沙、桂林,步行逃难,八千里路云和月呀!湘桂大撤退的时候,跟着妈妈一路逃跑到大后方。一双脚走得肿起来,好像是透亮的皮球。不能穿鞋了,妈妈把鞋帮剪掉,只留下鞋底,用一根草绳子绑起来。碎石路上走一步,扎心疼。就这么一步步走到重庆。请问,我们一个班可能一样的年纪吗?
抗战胜利后,吴昌宁回到南京。后来分别74年,最后在波士顿做教授。好不容易才托人辗转找到我,他已经癌症晚期。原本相约今年暑假在波士顿见最后一面。想不到双方一切准备好了,突然接到他的女儿电话,已经一下子去世了。我听见消息,一下子怔得发呆了。
天呀!天呀!怎么这样残酷无情。让我在他的病榻前,最后一次握手的机会也不给。
吴昌宁亲口告诉我,写有他逃难故事的《抗战难童流浪记》,他一心一意想看一下,只能焚化在他的墓前,永远不能阅读了。
这就是我们一代抗战难童的遭遇。
我们的前一代,真正战斗的一代已经不存在了。如果我们这一代再不说出来,那一段历史就会完全消失。
这句句都是真实的,面对血染的民族历史,不敢有半句戏说,好像今天的抗日神剧。
否则,怎么对得住牺牲的先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河南发现世界最古老造币厂
2021-08-09 15:53 考古 -
1921-2021党史百问汇总
2021-07-06 10:25 建党百年 -
李光耀观中国:“中国有自己的方式”
2021-07-06 09: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没有列宁主义,五四运动的归宿就是街头政治
2021-07-03 08:41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朝鲜发掘9座高句丽古墓:有助于研究“千年强国”
2021-06-30 10:17 朝鲜现状 -
我在狱中读毛选 ————曼德拉与中国革命的不解之缘
2021-06-15 09:54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机密文件首次证实: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骨灰被美军扬进太平洋
2021-06-07 09:50 日本 -
加拿大为发现215具原住民儿童遗骸降半旗
2021-05-31 06:40 -
《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弹幕这句话,让我流泪了
2021-05-13 00:25 建党百年 -
“一个共产党员与广大群众取得密切联系时就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力量”
2021-05-08 08: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河南巩义宋陵上种田,河南考古院:正在进行环境整治
2021-05-06 23:15 -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哪些“至暗时刻”?
2021-05-04 08:17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累计接待国内外参观者逾亿人次,毛主席故居修缮开放
2021-05-03 15:16 -
基辛格:毛主席亲自指示邀请美国乒乓队访华
2021-04-24 15:22 中美关系 -
“中国抗战的希望在西北”
2021-04-20 08:24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他是国家占人口80%的农民的化身”
2021-04-19 07:10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将是我度过余生的地方”——“纸老虎女士”的六次访华
2021-04-15 10:19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打仗总要死人的…不要是我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2021-04-04 15:32 -
抗美援朝老兵的遗憾:没能看到台湾解放,祖国统一
2021-04-04 08:38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这件国宝级器物,证明三星堆人是“龙的传人”!
2021-03-24 08:49
相关推荐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10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3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8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