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诊2024中国经济】林毅夫:对近期中国发展悲观论调的剖析和辩驳
最后更新: 2024-05-09 04:41:28驳斥中国崩溃论
1)国进民退是经济增长下滑的结果,不是原因
首先来分析第一个现象:整个中国经济中,国有企业的比重上升,民营企业的比重下降,国有企业的贷款比重增加,民营企业贷款比重下降,这跟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是同时存在的、是相关的。但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相信产权理论的人认为,中国从2013年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是因为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倒退了,是国进民退造成的。中央在十八大确实提出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说法,但是,中央也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的发展。
如果把现在经济表现不好,归结于政策导向造成的,这跟事实不符。其实中国现在增长最快、在国际上最有竞争力的“新三样”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等行业的发展主力基本都是民营企业。
如果按照流行的说法,认为这10年来中国经济搞不好是中国政府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打压民营企业造成的,为什么同一时期增长最快、出口表现最好的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行业?
所以,我们不能听别人一说,就相信。我个人的看法,国进民退是经济增速下滑的结果,不是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
为什么是这样?大家知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从雷曼兄弟倒闭触发美国金融市场崩盘后演变成世界性危机的。
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发达国家一直没有真正复苏。在2008年之前,发达国家年均增长速度是3%,美国高一点在3%-3.5%之间。但是2008年危机之后,即便利用美元是国际通货的优势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美国,其经济增速也只恢复到2.5%左右;欧洲国家更慢,一般就在2%;日本更疲软,只有1%甚至更低。整个OECD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从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1960-2008年间的年均3.4%,降为危机之后2008-2022年间的1.5%,受此影响,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率从1960-2008年间的年均增长率3.7%,降为2008-2022年间的年均2.6%。
对我国来讲,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慢,居民消费增长慢,这种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发达国家进口增长下滑,从而抑制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在2008年之前,世界贸易的增长率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两倍以上,而在2008年的国际经济危机以后,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比国际经济的增长速度还要低。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出口国,发达国家进口放缓对我国的影响最大。
我们可以看到,按美元计算,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连续30年实现年均出口增长18.1%。但是在危机之后的2008-2012年间的年均出口增长降为9.4%,2013年到2022年则进一步下降为年均增长5.7%。出口增长的大幅持续下降影响最大的就是我国的出口部门,我国的出口部门则是以符合我国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为主的部门。
外需的疲软导致民营企业经营困难,而且,未来前景不明,民营企业也就缺乏投资意愿。
由于民营企业对未来增长预期不好,投资意愿低,当然就不会去银行借钱。即使去银行借钱,银行也要评估企业的行业发展状况,市场预期不好的行业,银行也会审慎判断。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民营企业的银行贷款也就减少了。
1979--2015年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财政政策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政府投资明显上升。数据来源:Wind资讯。
同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为什么国有企业会扩张,贷款会增加?
短期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这辆马车跑慢了,另外一辆马车是投资,在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低迷的情况下,投资增长也会低。民营企业是就业的主力军,一旦民企发展不好,家庭的收入增长和就业预期也会不好,家庭的消费的增长也会受到抑制,这种情况下经济当然会下滑。在经济下滑的时候,为了稳定经济稳定就业,政府负有逆周期投资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责任。
2008年政府采取了四万亿积极财政政策刺激计划,投资了大量基础设施项目,高速公路的里程数从2008年的6.03万公里增加到2012年9.62万公里,同期高速铁路从2008年的1035公里增加到2012年的9643公里。由于出口增速的进一步下滑,我国政府继续推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高速公路到2022年增加到17.73万公里,高速铁路则达到4.2万公里,占到全世界高速铁路的70%;还有我们的4G、5G通信基站,这些公共基础设施很多都是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投资的。这些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投资回报率不高,民营企业不愿意做或是做不了,只能由国有企业来投资,国有企业投资的钱来自于银行的贷款。
所以,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以及国有企业银行贷款的上升,是因为外需不足,经济发展不好,政府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结果。而不是像悲观论者描述的,是因为国进民退,国有经济挤压私营经济,从而导致了经济发展放缓。
而且在经济发展不好的时候,如果没有国有企业投资的这些基础设施大项目,民营企业的发展会更难。因为这些基础设施大项目的执行是由国有企业来承担,而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需要水泥、钢筋,要铺设5G通信网络,需要基站设备,这些就给民营企业创造了很多市场需求。民营企业有了市场需求,他们就会创造就业,就业增加了以后,家庭收入才能维持一定的水平,才会有消费能力,这又为家庭消费品的生产企业创造市场机会,这个领域还是民营企业为主的。
总的来说,在外需不足、经济下滑的时候,如果政府不经由国有企业去做逆周期的基建投资,民营企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可能会高一点,但是民营企业的日子会比现在更难过,经济的增速也会比现在低。
2)未富先老国家经验:经济增速不降反升
再来讲人口老龄化,过去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之所以那么快,是因为人口红利,现在我们的人口开始进入负增长了,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下降,我们的人口红利没有了,因此经济增长就要下滑。
此外,他们引用日本经验来说,日本1990年之后经济发展放缓,原因之一也是人口老龄化。中国现在出现了人口老龄化,未来很有可能就会像日本那样增速一路下滑。这也是国外很多人认为中国赶不上美国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
对这个问题最近我做过分析,到现在为止,全世界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4%)的有53个国家,其有一半(26个国家)可以称为是未富先老。
我们将这53个国家可以分成两组。一组有27个国家,它们在进入到重度人口老龄化的时候,人均GDP已经达到美国的一半或以上;另一组有26个,是在人均GDP还不到美国的一半的时候进入重度老龄化,也就是所谓的未富先老。韩国、日本、德国、法国属于前一组,中国则属于后一组。
我们一般认为人口老龄化以后,经济增长会放缓。但是实际上第一组在进入老龄化之前已经是发达国家了,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前10年和后10年相比,这组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是略有下滑。这些发达国家的人均GDP的增长率基本没有变化,GDP的增长只因人口的增长停滞而略有下滑。
有趣的是,第二组未富先老的国家,这些国家是还在追赶的国家,它们进入人口老龄化前10年和后1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不管从人均或是整个经济来看,不仅没下降,反而还提高了,这跟我们印象正好相反。
我看了这组数据一开始也有点惊讶,因为大家都在说老龄化之后经济增长会下滑,听多了就难免相信几分,尤其看到日本的经验,但是事实确是另外的样子。
我想其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不是黑天鹅事件,10年前、20年前就能够预测到人口老龄化何时会到来。既然是可以预期的事件,政府就不会束手待毙,就会采取应对措施去避免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对经济发展来讲,劳动力投入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有效劳动的投入,而有效劳动等于劳动力数量乘以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人口老龄化到来前,政府一般就会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所以,在进入人口老龄化以后,有效劳动不一定会下降。
比如,中国初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年龄是16岁到25岁,他们的教育年限平均达到13.8年,整个劳动人口的受教育年限是10.8年,现在60岁退休的人口平均教育年限估计只有6年。在人口老龄化时,我们每年的有效劳动是在增加的。李强总理在2023年两会后的编辑招待会上说,我们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谈的正是有效劳动的增加。其他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也会是同样的情形。
而且,对正在追赶的第二组国家而言,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空间较大,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使得有效劳动继续增加,而且,教育水平的提高,劳动者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更强,这样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就会更快。所以,在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的阶段之后,反而能取得更高的增长速度。
为什么第一组的高收入国家在人口老龄化之后经济增长率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当它们人均GDP达到美国50%的时候,已经是高度发达国家了,教育水平高,退休的劳动力和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接近持平,在劳动力数量减少的情况下,难以提高有效劳动,人均GDP的增长不变,总体经济的增长就会略有下滑。
只要劳动人口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未富先老国家仍然可以实现经济加速增长。图为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数据显示,与2010年的六普结果相比,我国大专以上人口大幅增长。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昔日顶流基金经理蔡嵩松行贿、受贿案已当庭宣判
2024-05-08 22:54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118“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91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6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51“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1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江苏、湖北等多地公告:发射火箭弹
-
特朗普政府:移民自愿遣返,奖1000美元
-
“非洲民间兴起人民币支付网络,减少美元依赖”
-
就中俄关系,普京最新表态
-
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
“经济好的归我,坏的全怪拜登”
-
罗马尼亚大选重选:85后“极右翼”领先,反对援乌
-
文旅局局长回应“游客住家里”
-
大米、铁锅、足球……中国使馆为南苏丹2.2万流离失所者提供援助
-
针对贸易保护主义,中日韩东盟一致发声
-
护士论文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通报来了
-
野外烧烤遇卡式炉爆炸!7人受伤画面上热搜,回应来了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