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蔺皓明:是什么让儿童性侵犯罪在英国愈演愈烈?
关键字: 英国腐国性侵儿童猥亵儿童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儿童性侵的犯罪者中,社会知名人士占据了不小的比例。以2015年的“灭火行动”为例,1433名涉案人员中就有261人为英国社会的知名人士,包括政客、电视明星、体育名将。同时在此次指控中,学校、医院、甚至收容所、宗教场所等公共机构都与此有关。相对于成人性侵,实施儿童性侵对于注重“安全性”的知名人士来说降低了他们受到舆论指责和犯罪处罚的风险。
已故的BBC主持人萨维尔,生前利用其明星地位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性侵数百名人,事发时约百分之八十的受害者都未成年。然而直到萨维尔去世,这些案件才被曝光并开始彻查。此外,2015年英国一男子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在1982年遭议员彼得·莫里森诱奸,事发时受害人仅14岁。
BBC主播 吉米·萨维尔
在儿童性侵案增长的背后,英国多元文化主义下的种族问题也成为一个关键性因素。在臭名昭著的罗瑟勒姆性侵案中,犯罪者大多数为巴基斯坦裔男子。虽然有不少受害者向警方或者社会机构求助,地方当局却因为实施者是少数族裔,害怕被指责种族歧视而不愿继续跟进调查。现如今,英国社会的儿童性侵案件中少数族裔犯罪分子仍然占据绝大多数。
英国社会一直大力提倡与保护种族平等,强调多元文化和谐共处。这一宣言时至今日已经进入一个畸形的发展阶段,凡是与种族歧视挂钩的问题所有人都避之不及。事实上,种族平等应当是对所有的种族采取统一的衡量标准,而不是给予少数族裔更多的宽容与更高的容忍度,因为这样必然会产生逆向的种族歧视,加剧英国社会的种族矛盾,导致英国社会秩序的混乱。
英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社会福利型国家,理应有社会保障机构和相关慈善组织来保障儿童的安全。然而,根据日前英国媒体报道,一个宣称为孤儿和贫苦孩子提供“有爱之家”的慈善组织,其工作人员在1949-1989长达40年的时间里涉嫌儿童性侵(1989年其儿童设施关闭)。在面对苏格兰虐待儿童组织的调查时,该组织却声称这40年内所有讨论儿童虐待问题的战后高级管理会议的处罚书和纪要都已丢失。作为社会福利型国家,慈善组织等社会儿童福利机构却连最基本的保障都无法提供,处在监管的盲区,任由机构工作人员操控,不免让人质疑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服务群体究竟是谁。
在打击犯罪的过程中,法律可以说是最后的保护屏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为什么在英国,儿童性侵犯罪很多都没有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那是因为长期以来,英国的法律对成人性侵犯罪更加重视,而对于儿童性侵并没有予以同等程度的重视。再加上很多属于熟人作案,家长选择隐忍,致使很大一部分犯罪分子都逃脱了法律制裁。英国习惯法的法律体系导致法官在审判有关儿童性侵案件的过程中会遇到法理法条缺失的问题。而审判者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前文提到的种族歧视问题),往往会选择一个温和的解决方法,不去触及法律的增改问题,使得对于儿童性侵的量刑处罚在英国法律规定中长期处于缺失的状态,从而间接助长了儿童性侵犯罪。
英国日益上升的儿童性侵犯罪率折射出了英国政府、福利、法律、道德体系等多方面的弊端,英国必须直面严峻的现实,严厉打击腐败现象,增强社会福利法律保障体系,加强监管,重视对儿童的保护教育,遏制犯罪增长趋势。
(作者为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