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永萍:减少的陆客,能逼蔡英文转向吗
关键字: 台湾旅游台湾旅游寒冬台湾旅游业者游行台湾旅游业民进党台独蔡英文绿营蓝营【近日,台湾街头并不平静。继“军公教”上街后,从5月起收入骤降的旅游业者也走上街头。仅仅2万人的游行队伍却被认为是“出乎意料成功的游行”。蓝营8位县市长最近访问北京的举动也可以看出旅游业情况告急。由此带来的政治压力,会让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发生转向吗?观察者网采访到前台北市副市长李永萍女士,对此作出解读。
李永萍女士曾先后辗转民进党、亲民党和国民党。同时她也是资深媒体人,深谙台湾媒体、政治操纵规则。她认为,政治压力不会让蔡英文向“九二共识”妥协,反而会让民进党内“独派”更趋激进。她也对目前的台湾旅游业给出对策,观察者网特此发布,以飨读者。】
观察者网:最近台湾旅游业者上街游行,有台湾媒体称这是由于蔡英文当局上台,政治立场冲击两岸关系。您怎么看?
李永萍:目前台湾旅游业的确业绩下滑。不仅是旅游核心产业,比如酒店、餐厅,还有配套设施,如免税店、伴手礼商店、文创商品的购买力都有所下降。
从数据看,可以肯定的是团客人数锐减,而自由行的数据比较混乱。毕竟通过自由行来台的不一定是观光客,他们选择的就餐和住宿地点也很难统计。
正因为团客下降明显,所以旅游业受冲击的轻重有一定地域性。交通方便的地区,比如北部,受到的影响比较小,而需要旅行团组织前往的东部地区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大。
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台湾有不同的分析,这也是目前的辩论焦点。绿营认为,是大陆试图以商逼政,是对台湾的报复性行为。而蓝营则认为,大陆并没有直接由高层下令干预赴台旅游。是大陆媒体报道台湾时,让大陆人感受到台湾态度的不友善。加上“火烧车”这类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降低了民众来台旅游的意愿。
蓝营对大陆的信息掌握比较多元,给出的解释可能更符合现状。正因为是大陆民众“意愿”的问题,因此不论两岸关系如何变化,可能都不能马上扭转台湾旅游业的低迷。
糟糕的是,最近还发生了一件火上浇油的事。民进党政府负责观光旅游业的“政务委员”张景森,持蓝营相似的观点。在旅游业者大游行之前,他在自己的Facebook首页发布讯息,希望民意代表在评论陆客时不要再用过分的措辞。原本他的表态被认为是绿营政府转向的信号。但很快绿营发言人就出面否认,指责他未经讨论,以个人名义发表上述言论。这样一来,将绿营不愿友善对待大陆的态度表现得更加明显。
这件事情之所以会闹那么大,和蔡英文竞选时对民众的保证有关。当时,她一直对“九二共识”持模糊态度。但她却跑到旅游业公会向大家承诺:一定会保持现状,陆客总额不会少一个。从而获得了公会里中南部背景人士的支持。
但现况是陆客不仅减少,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有大幅度的下滑,就是台湾常说的“断崖式”减少。这让旅游业者无法应对。
旅游业的投资有一定预期性。比如从事观光车租赁的,原先有20部,因为预期游客增加,贷款又采购了20部。如今游客数骤减,这样的商户就面临倒闭的危险。情急之下,绿营推出了300亿纾困贷款,希望能平息旅游业者的怒火。但相关从业者也不是傻瓜,知道只要当局不解决客源的问题,贷款也只能解燃眉之急。
台湾旅游业者“9·12”游行
观察者网:最近台湾蓝营8个县市长访问北京,提振旅游业是题中之意。给人感觉,蔡英文被“架空”,这种地方首长直接与大陆商讨合作的方式,会是未来两岸的交往模式吗?
李永萍:9·12游行被视作“出乎意料成功的游行”,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旅游业者通常愿意呈现友好的形象,一般不上街。这次出来,明确表达了他们的忍无可忍。同时,9·12当天是台风,原先预期游行人数不会太多。但当天还是有2万人走上街头。这让蔡英文、各县市首长乃至社会各界都感受到了压力。这是蓝营县市长跑到大陆来的原因之一。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钟晓雯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72“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4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1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15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8最新闻 Hot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