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海默:美国政治极化现象的另一种观察
关键字: 政治极化美国政治极化民主党共和党文化战争【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海默】
任何稍微留心目前美国政治的人都不会对“极化”这个词感到陌生,自由派媒体整日猛攻特朗普政权,立法机构动辄威胁停止对政府部门拨款使其关门,共和民主两党高阶人士火爆互呛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著名政治学者James Q. Wilson就曾强调对21世纪美国而言政治上的高度分化对立,可能会是一个重大,甚至于致命的问题。
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政治研究领域的大家弗里纳(Morris P. Fiorina)在2017年出版了新著《不稳定的多数派》(Unstable Majorities)一书,系统阐述了他对美国政治极化的综合看法,在美国政界、学界都引发了一定的回响。
Morris P. Fiorina,图片来源:wiki
在弗里纳教授看来,许多研究者声称的“在国会与各州立法层级所大量出现的极化现象,主要是由日趋极化的美国一般广泛公众的对立情绪所驱动”, 实际上是有很大误导性的。
弗里纳教授指出,如果美国政治真的完全极化了,那么从理论上来讲,支持两党中任一党的选民人数就应该大幅增加,也就是说,逐渐地那些自诩为“独立派”的选民就会慢慢或者滑向共和党,或者滑向民主党,然而事实上,这情况并未发生。
而且,从对大量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看,不仅美国普遍民众在意识形态指标(自由或者保守)说不上极化,他们对于党派选择(共和党或者民主党)其实离“极化”更为遥远。这个看法在美国现实政治生活中是能够找到例子支持的,比如锈带州一些曾经支持奥巴马的选民在2016年大选中转而投票给了特朗普,而且他们投给特朗普的主要理由也并非因为特朗普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弗里纳教授认为现在的美国政治格局类似于19世纪末的所谓“镀金时代”(Gilded Age),在那个时代里美国政治是出了名的“决策无力”, 政治僵局(Political Stalemate)频现。1874到1894年之间国会占多数的党派一直是反复变动不居,当选总统很少能拿到超过50%支持的票。而且,就如2000年与2016年发生的一样,在1876与1888年通过候选人团投票确认当选的总统并未实际赢得全体选民票。
弗里纳教授对于2016年特朗普大胜一事的看法也是相当与众不同。在他看来,很多整天上电视节目分析美国政情的策士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因为自己被2016总统大选的结果所震撼,就认为广大美国普通选民也是如此。
弗里纳教授指出,以全国整体而计,从2012年大选,到2016年大选美国选民的投票行为变化其实非常之小。若在密歇根、宾夕法尼亚和威斯康星等几个中西部州发生了数万选票的移转,希拉里即可反败为胜。那些在2012年投票支持民主党,到了2016年改投共和党的选民,对于现状展现出了一种不满的情绪。弗里纳教授同时指出,自由与保守两派精英分子之间白热化的争斗,不管看起来多么激烈炫目,其实完全无法反映出美国一般民众真正在意的那些问题。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论点也是弗里纳教授长期所持的看法。弗里纳教授向来认为,通常所言的美国内部存在的激烈文化战争,体现在政治上其实并非如此。大量的美国人政治上属于立于中间的一群,而极化的其实往往是政治领袖与精英。虽然人们常常强调红州与蓝州的区别,但是红蓝州公共意见平台上流行的看法,彼此之间其实并无多大不同。
弗里纳教授非常有名的一个论断就是,美国政治的现实情况是自由派与保守派的积极分子们分别组成一系列小型团体,然后这些小型团体之间彼此争斗不休,而实际上美国广大公众的观点则通常呈现为比较温和中庸的,比较愿意包容不同看法的,同时也是比较含混不清晰的,而远非极化的,无条件的,或者教条的。
而且据弗里纳教授看来,大多数普通美国人其实并不是那么在意政治。弗里纳教授充分看到了今日民主、共和两党事事针锋相对而产生的党派分类(party sorting)现象使得每一党的内部都更趋一元化和同质化,今日美国选民很难找到一个立场偏自由的共和党候选人,也很难找到一个立场偏保守的民主党候选人;与一般基层党员相较,处于两党领导阶层的政治精英彼此之间的激烈争斗更为显著。民主党日益成为自由派分子汇聚之地,共和党日益成为保守派分子的大本营,但这完全不意味着一般美国公众也就随之政治上极化了。
不过,在回答VOX记者的提问时,弗里纳教授也明确承认,与往日相比,民主、共和两党党员之间彼此的相似性的确是减少了。在一定程度上,弗里纳教授的核心观点已经广为美国政治学界接受:大多数选民在历史上一直是,并且如今仍是持较为温和与适度的政策立场的(most voters have been and remain overwhelmingly moderate in their policy positions),被炒得火热的所谓“文化战争”(the culture war)概念基本并不适用于谈美国政治的实景。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最后更新: 2018-04-06 09:06:23
-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43“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05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6“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9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3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