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肯贝里、米尔斯海默:早早遏制中国,到底可能吗?
米尔斯海默罔顾事实的问题远不止于此。要想全速遏制中国,就需要愿意合作的盟友和伙伴。然而,其他国家很可能会正确地估计到,中国对他们来说,不会构成像对美国而言那样的威胁。
同时,美国政府本身也会发现维持长达数十年的遏制战略是不现实的。要想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就需要政治阶层、商界和外交政策精英的统一——所有这些充其量都只是异想天开。
长期以来,米尔斯海默对于自由民主国家能否清醒地追求其长远国家利益一直表示深深的怀疑。认为美国会那样做以防止现在或者几十年后的权力过渡,而且这种过渡甚至可能不会发生,这就有点太脱离现实了。然而,米尔斯海默在他的文章中表示,这样一个谨慎而连贯的大战略不仅是有可能的,而且还可能维持长达好几代人的时间。
如果美国以某种方式推行了米尔斯海默的战略,这将是一种自我伤害的行为。对中国的遏制会使美国和它的伙伴更加分裂,使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更加混乱。美国经济会输给其他竞争者,因为它们能从与中国的贸易中受益。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声誉也将被削弱,也许这是不可弥补的。最终,米尔斯海默的战略也无法阻止中国的崛起。
更糟糕的是,中国在美国这次失败的遏制行动中会受到更大的损失,同时也会变得更加强大,并且与自由国际主义原则和规范更加脱节。在米尔斯海默的这些反事实的论述中,美国与中国的合作会比现在更少,而当下全球变暖、病毒大流行、网络战争和核扩散等一连串的全球威胁恰恰需要更多国家间的合作。
对美国而言,中国是一个强大的挑战对手,就这一点而言,米尔斯海默是对的。这两个国家是对全球秩序持对立看法的、争霸的对手。
美国认为——它两个多世纪以来一贯如此——在一个自由民主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世界里是更安全的。中国对这样的世界秩序越来越有异议,这就是大战略问题。但面对这一挑战,美国最好与其盟友合作,加强自由民主和使其安全的全球体系,并同时寻找与主要对手合作的机会。
G·约翰·伊肯贝里,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阿尔伯特·G·米尔班克研究所(Albert G. Milbank)政治和国际事务教授、韩国庆熙大学(Kyung Hee University)全球学者。
伊肯贝里与米尔斯海默,后者没有正面回应错误预测北约“可能解体”、高估美国内部的统一性与执行力等问题
米尔斯海默的回应:
很高兴能够看到约翰·伊肯贝里(John Ikenberry)承认,美国对中国的接触战略彻底失败了:用他的话说,中国和美国现在是“对全球秩序持对立看法的、争霸的对手”。由于他没办法再为接触战略辩护,他转而关注美国政策制定者在所谓的美国独霸时代所追求的、更广泛的自由主义霸权政策。奇怪的是,他坚持认为那时候的霸权政策是“世界历史意义上的成功”。
然而事实并不支持这一说法。让我们考虑一下,相比于1990年,美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是怎样的。1990年,美国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今天,它则面临着两个充满敌意和危险的大国——中国和俄罗斯,伊肯贝里几十年来一直倡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已经支离破碎。美国在大中东地区的政策几乎每一次都失败了,这造成了无数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破坏。
冷战后的民主似乎继续发展进步,而现在民主却逐渐衰败。更糟糕的是,美国的民主现在正是众矢之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自由主义霸权的泛滥及其失败。伊肯贝里告诉我们,美国“在一个自由民主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世界里是更安全的”,但他长期以来支持的政策却破坏了国内外的民主,按照他的逻辑,这一政策恰恰使这个国家变得不那么安全。
伊肯贝里歪曲了我对遏制战略的观点,据他说,我宁愿美国“让中国留在弱小、贫穷和边缘化的状态”。但是实际上,我从未这么说过,因为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无论如何,中国经济都会增长。
实际上我认为,美国政府应该设法使中国的增长率放缓,不仅是为了延缓其崛起为大国的这一过程,还是为了确保中国永远不会成为与美国匹敌的竞争对手。
伊肯贝里说,遏制战略并不可行,这是正确的,因为这一战略遭到了美国盟友和伙伴以及美国内部人士的反对,这些内部人士里面就有外交政策精英。这也正是我的观点:美国外交政策机构太痴迷接触战略,以至于根本没有时间对该策略进行脚踏实地的争论。
然而,我相信,如果美国领导人致力于实行现实主义的政策,他们本可以制定一项有效的遏制政策,而且这一政策在国内外都能够得到巨大的实质性支持。与伊肯贝里的观点恰恰相反,一个强大的中国对其亚洲邻国构成的威胁甚至比对美国的威胁还要更大。
伊肯贝里在将遏制战略视为不可行,并说这“将是一种自我伤害的行为”之前,他还声称,美国实际上追求的外交政策是对中国的“遏制与接触的混合战略”。
他写道,约瑟夫·奈(Joseph Nye)1995年曾发表的关于美国在东亚“深度接触”战略的文章就体现了这种混合的情况,伊肯贝里将这一战略说成了深度遏制的代名词。这个论点的问题比比皆是。
首先,从逻辑上来说,伊肯贝里不能认为遏制既在政治上是不可能的,同时又是美国政策的核心要素。
其次,接触与遏制并非一对互补的战略。接触战略接受这样的情况:全球力量平衡将随着中国的发展而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转变,但这一立场与遏制战略直接相悖。
第三,美国政策制定者总是拒绝遏制战略——正如奈本人在伊肯贝里引用的文章中明确指出的那样:“把中国描绘成敌人是错误的,遏制策略很难逆转,敌意将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克林顿政府的接触政策是对待中国这一新兴大国的更好方法。”
伊肯贝里声称,既然我倡导“离岸制衡”,那么在我看来美国便不会给盟友任何帮助,他还觉得我认为“华盛顿应该专注于保卫西半球,同时在保护欧洲和东亚盟友方面要发挥更有限的、后备性的作用”。但实际上,对于东亚,我从来没有提出过这种观点。相反,我一直认为,美国唯一的选择就是直接与中国对抗,它必须与盟友密切合作,遏制中国的崛起,这可以通过保卫台湾地区等手段达到。
最后,伊肯贝里那些关于如何应对强大中国的建议表明,他基本没有从最近的事情里吸取多少教训。在他的回应里,他以承认美国接触战略的失败为始,却以建议美国致力于“寻找与其主要竞争对手合作的机会”为终。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不用多说了,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签 中美关系- 原标题:华盛顿对华战略的争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乌克兰总统宣布已签署特殊时期征召预备役人员法令
2022-02-23 08:24 乌克兰之殇 -
俄联邦委员会批准总统在境外动用武装力量
2022-02-23 08:24 -
日本驻华使馆一名外交人员从事与其身份不符活动,被调查询问
2022-02-23 08:10 中日关系 -
白宫宣布取消拜登与普京会晤
2022-02-23 07:55 乌克兰之殇 -
美新增确诊11.3万例、死亡2939例
2022-02-23 07:4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法取消同俄外长的会晤
2022-02-23 07:41 乌克兰之殇 -
韩总理:韩中之间最根本的信任和合作并未动摇
2022-02-23 06:50 三八线之南 -
普京:坚决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
2022-02-23 06:50 乌克兰之殇 -
俄罗斯决定撤回驻乌克兰外交机构人员
2022-02-23 06:42 乌克兰之殇 -
俄外长质疑乌克兰主权权利
2022-02-22 22:58 -
遭指控“欲恢复俄罗斯帝国边界”,普京回应
2022-02-22 22:12 俄罗斯之声 -
这都能卖?!
2022-02-22 21:37 -
英国欧盟同时公布首轮对俄制裁
2022-02-22 21:04 乌克兰之殇 -
-
德国暂停“北溪2号”项目评审程序
2022-02-22 20:29 乌克兰之殇 -
乌克兰召回驻俄临时代办
2022-02-22 20:27 乌克兰之殇 -
前欧洲议会议员:乌克兰今天如此分裂,欧盟要负责
2022-02-22 19:52 乌克兰之殇 -
武契奇:普京决定后,塞尔维亚政治压力空前
2022-02-22 19:40 乌克兰之殇 -
-
拉夫罗夫呼吁其他国家承认乌东两地
2022-02-22 18:30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17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98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2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评论 127“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评论 83最新闻 Hot
-
“很明显,几乎所有美国出口都受到了打击”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我们国家正处于脆弱时刻,美国却在丑陋地炫耀权力”
-
涉1000亿欧元美国商品,欧盟考虑:谈不成就动手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
日本先谈判先遇挫,特朗普政府又臭又硬、寸步不让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将垮台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
“关税将抹掉15亿美元利润”,福特撤回了一个预期
-
县长张汉坤官宣被查,公安局长落马后“消失”4个月
-
今年第三次议息,美联储“将无视特朗普,维持不变”
-
在他嘴里,加拿大都成了“靠美国养活的社会主义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