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义华:以文明的尺度回溯改革开放四十年
关键字: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小农经济中国农民中国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 城镇 农村再者,中国农民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和灵活的创造性。以往人们总是以保守、封闭、自利来批评中国农民,只看到小农经济的某些局限,而忽略了农民本身的相对独立性。事实上,正是因为广大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在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过程中能动地发挥了创造性,我们才能发展出世所罕见的发达的农耕文化,从而塑造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演进路径。
比如中国历史上各种发明创造,大多是广大农民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改进而创造的;我们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悠久传统,都是广大农民智慧的体现。在近代,中国农民被视为是保守、落后的力量,但这种保守性和落后性是整体社会结构决定的,并非农民群体的本质特征。相反,在生产条件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之时,农民群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创新性就会凸显出来。
比如在改革开放年代,农民群体中涌现了一大批顺应时势、求新求变的先进人物,90年代的乡镇企业热潮,正是很多农民企业家在原有的队社企业、集体企业的基础上积极面对市场进行生产调整而发展起来的,而2000年代以来的很多民营企业,其创始人和领军人物也是农民群体中的杰出人物。
到今天,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无数出身中国农村地区的商人、小企业主们早已走遍世界各地,无论是在竞争激烈的欧美市场,还是战乱频繁的非洲中东地区,都有这些出身农村的中国人的身影,比如走遍世界的温州商人,很多都出身农村。他们早已直面全球化,在全球贸易体系中苦心经营、积累财富,又将资本投入到更大的事业中,组建民营企业,面向全球进行建设和投资。
温商资料图(图/视觉中国)
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的农民绝非天生的“保守与落后”,只要外部环境释放出机会与空间,中国农民的创造性,也会在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进程中得到进一步的释放。
治理一个大国,发展一个大国,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其内在文化的基本特性。中国文化的基本特性源于农耕文明,而其根本落脚于农民问题。正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其所引领的话语、主张和行动,无不是为了调动中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把亿万农民内含的巨大活力激发出来,转化为革命、建设和改革持续不断的强大动力,从而使中国始终走在正确的前进道路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法,也是共产党真正成功的核心所在。
现代中国两次启蒙的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
现代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启蒙运动,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次是80年代的“新启蒙”。两次启蒙都是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产生的,二者有着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都是知识分子主张批判传统文化,并以思想先导者自居,试图对广大人民进行启蒙,但都没有对中国的文化特性特别是农民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启蒙思想家们基于对戊戌变法失败和辛亥革命流产的深刻思考,认为中国国民性的落后、愚昧和冷漠是少数先觉者救国斗争成效甚少的根本原因,因此提出要用民主和科学来改造国民性,建设资产阶级的国家制度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运动后期,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欧美转向俄国,接受并引进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一股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想潮流。这是新文化启蒙的一个重要收获。
80年代的“新启蒙”知识分子也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情怀,他们在思想史意义上续借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思想谱系,继续引入现代西方文明,在理想主义的激情中探求中国的未来,致力于构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但是,新启蒙的不足之处在于,知识分子对普罗大众缺乏真正“实事求是”的理解,总是靠理念、想象和外部榜样来裁剪现实,想当然地去训导甚或指责农民,而没有对文化特性、文化心理和现实处境进行深入研究。
他们虽然也意识到现代中国依然延续了千百年来的传统生活方式,文化的基础依然建立在农耕文明之上,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仍依赖于小农经济而生活,但除了对此进行批判,却缺乏协助农民改变自身境遇的能力,也缺乏认识农民内在能动性的热情和能力。事实上,这些知识分子也大部分都是农民子弟,很多启蒙知识分子在宣扬“启蒙”思想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像当年鲁迅那样,带着“同情式理解”的视角,关切当时中国农民的生存状况,并以此思考中国社会的根本症结和出路问题。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关于“人文精神失落”的讨论,其实就是启蒙论者从他们自己的逻辑出发,希望用“人文精神”来捍卫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情境中的社会批判立场。然而事实是,伴随中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和物质文明的日益丰富,现代社会的世俗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大众文化的兴起也是一个必然趋势。
对于这样一些新的趋势,以及可能产生的新问题,我们不应该感到惶恐,而要乐观看待。事实上,回看近代世界历史,欧洲在经历工业革命的时候,问题比我们更为严重。比如读《资本论》第一卷,可以知道当时英国工业革命后出现的问题异常繁杂,而那时整个欧洲资本主义事实上都面临着从物质到精神的复杂变化,那个阶段的问题要比我们现在更为严重。
90年代,笔者参与起草了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估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精神世界的变化?我们认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是好的,但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因此要正确估量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不能丧失信心,同时也决不能忽视问题的存在。
单纯地谈“精神失落”除了可以使知识分子发泄愤懑情绪之外,无法解决任何问题。有效地应对挑战应该是“向前看”,将过去的文化和精神成果作为面向未来时可资借鉴的资源,而非不允许质疑、批判最终将之束之高阁。我们看待大众文化的兴起和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化,要看到其中孕育着新时代的活力,尽管有很多问题,但不能否定这种活力。这些活力来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源于人民的生活实践,构成了我们前进的动力,因此对于形势的走向,我们还是要乐观一些。
- 原标题:姜义华:以文明的尺度回溯改革开放四十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泠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16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35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45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220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31最新闻 Hot
-
匈牙利经济部长:这一点美国无法与中国匹敌
-
“韩总统大选前跟美国谈不成”
-
“美国的发言格格不入,基本被忽视了”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
贝森特也来拆特朗普台
-
“我们是主权国家,不是美国的一个州!”
-
白宫官员称:下一个100天,特朗普还有更多“险招”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
美部长丢包案告破:被人用脚勾走的…
-
特朗普前首席经济顾问:我们最离不开的正是中国的产品
-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
“没有中国烟花,美国明年怎么庆祝建国250周年”
-
特朗普:泽连斯基准备好了“割地”
-
美海军提议:日本可协助美军建造军民两用船
-
江西省国资委原副主任李键再次被查,曾因多次给苏荣送钱被通报
-
幸福航空突然停飞“五一”前全部航班,财务人员透露“没钱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