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克实:移出战犯牌位就能解决靖国神社问题?
关键字: 靖国神社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战犯英灵招魂社侵略战争中日关系在中日间呈现出谅解之兆后,靖国神社问题再次受到两国媒体和民众的关注。中国政府的公式姿态是:要求日本政要停止参拜靖国神社。而中日民间和学界则各有不同的主张。在日本进步人士中曾有过建立国家公墓纪念战死者的设想,而此议论受到来自右派、遗族会的反对,现在寸步难行,一筹莫展。死去的人总要使他光荣点,献花致意,彰显生平事迹,我想这也许是中外不悖的人间心理。可这种大多数人的虚荣,却被日本的右派政府利用于战前国家的评价中。
在日本,靖国神社问题不能顺利解决的社会原因,在于部分国民的舆论支持,而此舆论中不外乎存在着两种简单的错误,一是前述“死者不能鞭挞”的招魂意识的影响,二是分不清什么叫“战争死难者”,什么叫“英灵”。大多数日本人都是将两者对等看待的。
在中国,亦有一种流行的错误议论是靖国神社的问题在于合祀了十几个战犯,所以想通过将战犯牌位移出靖国神社,来解决这一问题。在电视和其他媒体上出现的许多所谓的专家、学者似乎都在鼓吹,重复着这一肤浅的理论和错误主张。
我告诉他们,你错了!靖国神社的根本性问题并不在供有战犯牌位,而在于“英灵”之称中。英灵指对“国家”有贡献的英雄烈士,当然,这里的国家指的是战前发动侵略的日本。是否能成“英灵”是有选择的,须要以“忠君爱国”的行为作尺度。要知道,靖国神社并不是所有战争亡灵的归宿点。西南战争的反政府军(西乡隆盛),战场上的逃亡者,为国民党效力的白团,为八路军服务的日本反战人士的死灵,是进不了靖国神社的。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等日本政要的暧昧——对“战争死难者”的哀悼——即意在掩盖这种以国家价值为基准的选择。
靖国神社的前身称“招魂社”,祭祀的是战争的死难者,并不存在什么对死者的政治选择。可以说这是一种宗教习俗,一种文化表现。在宗教的仪式中,死魂是没有区别的,对灵魂合掌,祈冥福安详,并不管其生前之功过。象征着一种生者之敬畏,人性之宽容,可谓文明社会的一种文化涵养。合祀中摆放战犯灵位,我认为也无从不可,如果不作为英灵表彰而只看作为一个普通的死魂;如果不加筛选,列灵于全体的死难者中。
靖国神社的问题不在于那几个战犯,也不在于这几个首相
问题发生在1879年,“招魂”社易名“靖国”神社,死魂的信仰被绑架为护国道具,从而发生了“英灵”之称和死者的筛选。这是神社质变的开端,在明治天皇的促动下,镇魂的哀悼蜕变为对英雄行为的表彰!应该说,至此开始的对英灵表彰的国家行为,才是靖国神社问题的病灶。
试问,只搬出几个战犯牌位,难道能根治这个病灶?对侵略战争的怨恨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战争责任化约为对战争参加者个人的恩怨,恰恰是中了安倍政权的政治圈套。要知道,战争的责任并不在个人,而是在国家,安倍首相、靖国神社想要表彰、光大的那个战前的侵略国家。用政治(靖国)来绑架民间信仰(招魂),才是靖国神社问题的焦点。
希望日本的民众和中国的官民都要认清这一点,脱出那种对死者“褒贬”的感情上的陈套。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