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浩然:人质事件下日本社会“自我责任论”与“首相责任论”论战
关键字: 日本人质被杀害IS伊斯兰国IS绑架日本人日本人质
恐怖袭击与日本的中东政策
不过,这次恐怖事件倒是日本近几年来中东政策的一个反映。我个人认为自民党政权的对中东政策是有巨大问题的——这也正是祸根之一。从80年代以来,日本的中东政策便附属于美国的中东政策之下。日本又没有能力真正参与到中东事务、尤其是关乎国际局势的中东安全事务当中,这种自我让渡的行为实在是难以称为聪明。
日本在中东的存在完全是一个“中立的援助工程建设商”,虽然不能说是人畜无害,至少也是有贼心没贼胆。可是对于极端恐怖组织,这种“中立”的商人不过是一块鲜美的肥肉罢了。而恐怖分子对于“援建”者们的袭击,不仅仅是在叙利亚,在整个中东都呈上升趋势。除去日本,亚洲国家诸如中国、印度、韩国都发生过人质被极端组织绑架甚至撕票的悲惨事件。
在中东这种“火药桶”地区开展外交活动是需要极其小心的,可这几年来安倍政权甩开膀子往上冲,送钱送技术,想让日本在中东迅速地拉到一堆“盟友”,树立日本的国际影响力,颇有“打肿脸充胖子”的意味。而这次事件中日本政府难以施展的境遇,也是对安倍的中东政策一份正常不过的“答卷”。
说白了,日本人自己常年自称为美国“最重要的盟友”,日本的外交尤其是中东政策又在这几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树大招风,日本人今天遇到的外交问题,大多数也正是跟着美国人太认真而忘记自己本身利益的缘故。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甚至出动军队参与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这一行为的背后有多少的现实利益做支撑呢?可毫无疑问的是,这一次出兵,直接导致中东地区对日本的态度大变,随即而来的便是多起极端组织针对日本人的恐怖袭击事件。因而“首相责任论”中有些观点我觉得也的确具有参考性——安倍访问埃及时候的强硬态度,是很有可能引起ISIS的强势反弹。而且多次日本人质在中东被绑后营救失败的案例,也的确能够助长极端分子的气焰。
日本危机管理的大课题
毫无疑问,这次恐怖事件是对日本国家安全的一次巨大考验。
我还记得直到1月22日,日本国家安全机构依然没有同意向两名人质的家属提供相关出入境信息的请求。同日,曾经在“伊斯兰国”控制地区生活、工作的记者常冈浩介希望帮助日本政府、安全部门解决人质事件、提供相关信息的请求也被日本国家安全部门拒绝。为什么会拒绝向受害者家属透露信息,拒绝重要关联人士的协助请求,恐怕依然是日本安全政策中固有的老问题——日本式的“面子”保全。
与很多国家面对这类事件与受害者、关连人士保持密切联络并且听取有效建议的方式不同,日本政府出于日本社会传统的“面子”问题,为了保证国家安全机关的“绝对威严性”,对于民间的协助和合理要求向来是爱答不理甚至刻意无视。在类似事件处理中,也一直由警方绝对权威地推行强硬的措施。2004年,日本人质在伊拉克惨遭杀害,忽视民间人士的危险警告和信息提供也是酿成惨祸的原因之一。不幸的是,我们今天又在这一次的事件里看到了这个影子。安倍政权从2012年确立一开始就强调“官民连携”,但是这次事件依然暴露了这个老问题。
怎样确保国民的安全又不致人反感,怎么样处理国家安全事务中“官”与“民”的关系,怎么样留住日本政府的“面子”又有效地提高反恐工作效率,是越过这次事件表象和纷扰的论战之后,日本政府和社会应该去考虑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传统的国家安全政策在当前形势下的调整,必然会引发一些震动。
不过,当下极端组织、恐怖事件的应对已不是单个国家单打独斗就能解决得了的。我也不是国际问题砖家,亦不是反恐砖家。我觉得我能够呼吁的,也仅仅是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人类社会的安全威胁了。
最后,祈求余下的那位人质能够脱离于极端组织的虎口,恐怖袭击不分国籍,受害者永远是无辜的受害者。我也希望日本社会能够从无聊的争论中走出来,切实地为中东、国际事务做出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最后关头,印度放话:将从实力地位出发与美谈判 评论 74“收到警报的时候,洪水已经淹没了营地” 评论 27“中国又反击了,欧洲认清现实:无牌可打” 评论 154金砖声明不点名批美国,“G7不再主导世界” 评论 44贝森特也威胁上了:赶紧谈,否则... 评论 116最新闻 Hot
-
最后关头,印度放话:将从实力地位出发与美谈判
-
“收到警报的时候,洪水已经淹没了营地”
-
受贿超6600万卢布,俄国民卫队前副司令被捕
-
减少对美依赖,加拿大首度出口LNG,目的地亚洲
-
俄交通部长前脚刚被解职,后脚在车中自杀身亡
-
俄海军副总司令被追授“俄罗斯英雄”:首位两次获得该称号者
-
股价大跌7%!马斯克建新党,惹毛特斯拉投资者
-
特朗普威胁金砖国家,俄方回应
-
“中国又反击了,欧洲认清现实:无牌可打”
-
金砖声明不点名批美国,“G7不再主导世界”
-
法国直呼“整个行业有救了”,还想要更多…
-
印度慌了:正与中国接触,“问题比目前显现出的更严重”
-
“澳总理下周访华,有个重要任务”
-
“课上中国学生反问:没有信任,为何还要续约?”
-
“谁敢和金砖国家‘反美’,关税再加10%”
-
贝森特也威胁上了:赶紧谈,否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