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宗智、周黎安:如何认识中国? 一个认知中国的好理论,一定能够超越左与右,融合东西方
黄宗智翔实分析了共产党如何摒弃了理论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一切以夺取革命胜利为前提提炼理论认知,发展组织文化与策略(如“农村包围城市”“党指挥枪”、群众路线),这一切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又融入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的体制之中。关于中国婚姻法的司法实践的历史分析也展现了这四个传统依次联结和交互影响如何塑造了今天的婚姻法的表达与实践。
我相信,当今中国国家治理的诸多特征不仅与中华帝国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密切相连,而且与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治理理念和组织实践有着深刻的联系,而学术界对于后者的研究严重不足,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我们的共识是,认知中国需要既具备国际化视野,又要扎根于中国实践的独创性的新概念、新理论,也就是基于国际化视野的“本土化”。在国际视野之下还原中国制度的自身逻辑,建立中国自身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
在我相对熟悉的政府研究领域,我对于新概念和新理论的第一个期待是在各类特征描述之外如何深入研究政府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并将其推演为一般化的政府理论。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进展积累了许多关于中国政府运行的特征事实,它们之间既高度交叉重叠,又相互隔离。
比如刻画中国的央地关系,可谓“一个版本,各自表述”:计划体制下的M型结构,“中国特色”财政联邦主义,“集权—分权”悖论,“集权的简约治理”,以“一统体制”与“有效治理”的张力为特征的帝国治理逻辑,以及面向地区分权的威权体制。这些理论概括的国家治理特征如此高度重叠和相互交叉,其背后仍然缺乏一个内在一致的深层逻辑和内在机制(换句话说,“各自表述”背后的“一个版本”是什么)。
关于这个更具一般性的国家治理理论,我认为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它必须揭示其背后的运行机制和驱动因素,解释在不同治理领域的集权—分权的差异及其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
第二,新的政府理论一定要面对和化解前述关于中国政府运行的各种悖论性现象,如展现为一枚硬币的两面(成本与收益并存),或处于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如举国体制的得与失,中国国家能力的强与弱,但服从一个共同的底层逻辑和运行机理;
第三,新理论也必须是从一个分析逻辑出发将上述“一个版本,各自表述”的重叠与分隔予以兼顾和统一;
第四,第四,新理论应该是分析性和价值中性的,分析结论和问题诊断具有开放性。
关于中国研究的新概念和新理论的第二个期待,也是极具挑战性的一个任务,就是要超出已有的西方理论基准,既容纳中国的实践经验,又在一定条件下可解释西方的经验,从而更具一般性。
黄宗智一直致力于与西方理论对话,同时极其锐利地指出其应用于中国场景的局限和可能的误导。我认为,即使在这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中,东西方仍然处于某种对立之中,仍然可以清晰地分出彼此。其进步之处在于,西方不再是唯一的观察视角和用来“裁剪”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工具刀,对于中国的认知是基于中国的实践并提炼出了与之相适应的独特概念(如过密化的商品化、“第三领域”、有增长无发展的农业内卷化、“集权的简约治理”),摆脱了西方理论的主导和纠缠。
但是这只是争取到了两者的对等性,中国由“他者”变成了另一个“自我”,东西方如两个独立的“自我”相互对视。能否探索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论,在这个更高的理论框架之下,不仅发现东西方经验之间的对等性,而且还能将东西方之间对等的独特性统一在一个更具一般性的理论框架里。我并不主张建立普适性的理论,这是西方理论曾经试图实现而最终失败了的结局。最主要的原因是西方中心主义的狭隘与“霸权”限制了其平等对待世界其他地区的多样化经验。但在一些可能的领域,我认为这种探索仍然是有价值的。
过去我们一直习惯于从西方视角看中国,把中国的叙事嵌入西方的理论和经验体系之中加以定位和诠释。我们是否可以反过来追问: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现代化过程所呈现的故事和逻辑对于我们理解西方的理论和历史有何帮助呢?
事实上,中国的本土化实践也是全球化的一部分,现代化过程也伴随着与西方国家类似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何况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正是伴随着国际化展开的。不论鸦片战争之后被迫打开国门,迎接全球化的冲击,还是新中国前三十年的计划经济时期,都是在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格局下演化的结果,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更是主动接轨国际经济,深度融入全球化。
许多中国学者的学术训练和研究一直浸染于西方的理论与经验,如果又深谙中国现代化的独特历程和内在逻辑,就更有可能消除东西方之间的隔阂。中国的学者在这个意义上其实拥有比西方学者更优越的条件。一个一般性的现代化理论在适当的拓展下应该既可以解释西方的故事,也可以解释中国的故事,但是这个逻辑应该高于东西方各自的独特性。当然,所有这些一般化的努力不是建立在理论的想象之上,而是根植于经验和实践的理论抽象和提炼,黄宗智关于建立实践的社会科学的所有告诫在这里都是适用的。
关于寻求上述的一般化理论,即如何从中国研究中汲取洞见去重新理解西方世界,下面以黄宗智和我的研究各举一例加以简要说明。
黄宗智探索了中国法律传统的现代性问题,试图将中国古代调解制度的“实用道德主义”、共产党时期创建的法庭调解与西方当今关于“非诉讼纠纷解决模式”以及美国实用主义的法律传统联系起来,寻求一种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法律理念。
我基于中国增长经验提炼的“官场+市场”理论所包含的政治竞争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增长机制,其实也具有超越中国经验的一般性。比如中世纪后期西欧国家间的军事战争(政治竞争的极端形式)导致欧洲君王一方面渗透社会征税,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流动的国际资本而提供更好的产权保护,这是西方世界兴起的一个重要背景。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的经济崛起也可以理解为在严峻的地缘政治和国际竞争环境下采取出口导向战略、政治家与企业密切合作的结果。
作为全文的总结,我认为,一个认知中国的好理论一定能够穿透历史与现实,连接理论与经验,超越左与右,融合东西方。左与右、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分隔与断裂是人为施加的意识形态的沟壑,也是脱离实际、一厢情愿的理论桎梏。我们的学术探索一定是基于实践的认知,基于实证和经验的探索,在与西方理论对话的同时,特别需要甄别西方理论所隐含的假定条件,尤其是那些与西方独特经验“绑定”的隐含假设,警觉这些理论所蕴含的价值指向和规范设定。作为一个更高的目标,我们应该寻求能够结合东西方经验的更为一般化的理论建构。
黄宗智、周黎安著 《黄宗智对话周黎安:实践社会科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1月。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子怡 
-
原来年味在这道文化大餐里……
2024-02-11 22:17 -
“苦恼的不是图案不够多样,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太过于丰富”
2024-02-11 07:27 春晚 -
“我代表泰国人民,向所有中国游客发出最诚挚的邀请”
2024-02-01 14:34 -
我“嘉”年货带回家,亲戚家的小孩都馋哭了
2024-01-30 11:22 爱申活·暖心春 -
何立峰: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2024-01-29 19:00 -
书生在官场的365天,建了座“不网红”的图书馆
2024-01-27 14:31 观察者头条 -
去年国外撤回大量中国学者论文,教育部:开展高校撤稿论文自查
2024-01-04 15:46 -
这次,他们要为“男声”正名!
2023-12-29 13:03 -
破译一个字奖10万元的甲骨文“悬赏令”,公布第二批获奖名单
2023-12-02 22:52 -
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考古取得新突破
2023-11-29 11:30 考古 -
7名干部集中轮训期间到私企内部食堂违规吃喝,官方通报
2023-11-10 11:40 廉政风暴 -
《无穷之路3》走进新疆西藏,“想对西方观众说,百闻不如一见”
2023-11-05 13:51 文化 -
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揭晓!中国作家获奖
2023-10-21 22:50 -
陈吉宁胡和平龚正出席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活动
2023-10-20 10:16 -
于和伟对话《坚如磐石》观众:别带偏了,黎志田还是坏人
2023-10-05 21:07 中国电影 -
“天时、地利、人和”,《这就是中国》越讲越精彩
2023-09-19 11:30 这就是中国 -
欧美艺人回归中国演出市场!西城男孩上海震撼开唱
2023-09-10 11:47 -
守正创新,东方卫视持续探索融合发展新业态
2023-09-09 18:17 -
博物馆非馆方讲解乱象调查:讲解员讲了一路野史
2023-08-02 07:31 -
白玉兰奖最佳男女主角公布
2023-06-23 22:20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366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54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66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96“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401最新闻 Hot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
克宫回应:支持30天停火,但得妥善安排“细节问题”
-
特朗普:鲍威尔不爱我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
普京:welcome,卢卡申科:现在都用英语了?
-
X平台:印度要求封禁8000多个当地账户,否则重罚
-
4月中国对东盟出口激增20.8%,美媒惊了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