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布坎南
关键字: 经济学布坎南赤字政客美国经济乔治梅森大学公共选择保守主义凯恩斯主义詹姆斯·M.布坎南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长期在乔治梅森大学任教。他反对预算超支,呼吁制定宪法修正案以确立平衡预算的原则,终其一生致力于保守主义经济、政治思想。布坎南1月9日于布莱克斯堡的一家医院逝世,享年93岁。
他的侄子杰夫·霍里确认了这个不幸的消息。他说,目前还不能知晓确切死因。他还表示,“布叔叔”去年到欧洲旅游了一趟,之后,一个人住在布莱克斯堡郊外的农场。
自1956年以来,布坎南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弗吉尼亚州。1983年加入乔治梅森大学之前,他先后任教于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和弗州理工大学。1986年,他凭借对公共选择理论的重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简言之,布坎南将经济学中的市场理论应用到了政治领域。他提出,政客和官员就像经济体系中的其他参与者一样,都是出于自私的动机采取行动。由于政策制定者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连任或维持其自身权力,他们并不总是根据公共利益行事,有时甚至无视公共财政的原则。
布坎南认为,国会议员总是支持那些讨自己选区选民欢迎的政府项目,但每当要为此而增税时,他们又变得支支吾吾。
“他们的天性是增加开支、不加税。”布坎南1986年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说道。政客们不愿在征税和加大投资之间做出抉择,因而最终把美国经济拖入财政赤字的恶性循环。
“布坎南的贡献在于,他提醒经济学家,不要把政府官员当作柏拉图式的哲学家,而是要把他们也当作某种利益团体。”彼得森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盖里·哈夫鲍尔说。
布坎南与同事戈登·图罗克1962年时合著的《The Calculus of Consent》建构了“公共选择”模型,该模型后来成为保守主义与自由意志主义经济学家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
两人的观点与凯恩斯主义大相径庭。凯恩斯主张,举债投资是政府推动项目增进公共福利的有效手段。
“凯恩斯主义帮政客们解开了裤腰带。”布坎南1987年时这样写道。
布坎南不断呼吁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强制规定政府平衡预算。他说,政客不可能主动节制政府开支。
“他们天性会制造赤字,除非有道德律令或宪法制约。”布坎南1986年时告诉《华盛顿邮报》记者。
得州参议员菲尔·格兰姆是1980年的格兰姆-鲁德曼-侯令斯法案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曾经形容布坎南是“将经济学基本逻辑应用到公共决策层面”的首位经济学家。
有些学者对此不以为然,称其过于简单、流于常识。布坎南则看不上那些他所谓的“东方学院精英“,他觉得自己的理论反映了“学院学者忘得一干二净的基本常识”。
布坎南生于1919年10月3日,田纳西州默弗里斯伯勒市。他的祖父1890年代曾担任过田纳西州州长,但布坎南在一篇自传性散文中回忆道,他从小生活在“没有室内卫生设备、电、收音机、电视机、空调“的环境中。
他1940年毕业于田纳西中部州立大学,1941年于田纳西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二战期间,他曾在太平洋舰队服役。
布坎南194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芝加哥大学长期是市场经济理论的重镇。
毕业后,他先去田纳西大学任教,又转到佛罗里达州立大学,1956年前往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担任经济学系主任。他建立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后于1969年加入弗州理工大学。
布坎南自1983年至逝世前一直呆在乔治梅森大学,他是该校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但他的居所却在布莱克斯堡郊外的农场,规模达到400英亩,他在农场里养牛、种菜。
布坎南相伴六十载的妻子于2005年去世。他还有两个姐妹健在。
2007年,布坎南从乔治梅森大学公共选择理论中心(他于弗州理工大学首创)退休。退休后,他继续发表演讲、参与研究项目。
布坎南的其他著作还有《财政理论与政治经济学》(1960)、《民权的限制》(1975)、《宪政契约中的自由》(1978)、《民权、市场与国家》以及一部十卷本的文集。
即使是布坎南最热情的仰慕者也都承认,他性格孤傲、难以亲近。
“我希望有一个无人入侵的私人空间。”他1986年时告诉《芝加哥论坛报》记者,“我觉得没必要融入某个共同体或团队。”
(朱新伟 译)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凌木木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