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锡进谈国民应如何面对当下中日关系:坚决爱国 绝不民粹(观察者网访谈)
关键字: 胡锡进环球时报胡锡进胡锡进时评中日关系爱国主义民粹主义胡锡进新书胡锡进做客观察者网10月29日下午,《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做客观察者网,与现场来宾及观察者网的小编们分享近30年的从业心得。在讲座中,有读者询问:有一种说法认为,正是在《环球时报》的推动下,使得不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日益弥漫。对于这个问题,胡锡进先生以当下紧张的中日关系为例进行回应,并对《环球时报》与“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关系展开论述。
胡锡进说:
民间的不理性民族主义,肯定不是《环球时报》推动的,但如果说中国的民族主义和《环球时报》一点关系也没有是不现实的。美国、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都有民族主义,中国怎么会没有?《环球时报》跟这个国家同呼吸。国家有民族主义,就会有我们的份,我们不能摆脱。但在中国民族主义中,《环球时报》处于它理性的一部分。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之间有一定的模糊性,但《环球时报》一直坚持自己奉行的是爱国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跟民族主义沾边就是来源于它们之间的模糊性。
《环球时报》认为,中国对外的态度要和中国的实力相符,《环球时报》反对采取民粹主义和极端主义的犯罪手段对待外国,比如打砸抢,这是《环球时报》坚决反对的东西,粗暴对待外国人的呼吁从来不会出现在《环球时报》的版面上。
中日之间现在这个状况,有可能擦枪走火。战争概率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环球时报》不可能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环球时报》所做的就是帮助各方厘清思路:为什么要保卫钓鱼岛?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跟日本进行对抗,中国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中国很有可能卷入战争,到时候中国会不会后悔?
在中日关系上,《环球时报》的典型观点就是:一旦中国和日本开战,中国需要追求的目标就是让日本的损失比中国多那么一点。国内有人叫喊要灭了日本,这是非理性的。美国能愿意吗?中国只能通过持久战和自身逐步地发展把日本逼退。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做客观察者网
不论是中日关系话题还是其他话题,《环球时报》代表了中国的主流思想。中国人不想打仗但是战争来了你躲不掉。在钓鱼岛这个问题上,最好的办法就是搁置。但现在日本有点搞不清楚状况,总是做出一些挑衅的事情。中日之间如果这样你来我往,一来一去就离战争不远了。
国内有些所谓具有“新思维”的知识分子,要求中国人心平气和地对待日本的种种挑衅,这基本上不可能。比如人家安倍去参拜靖国神社了,去国有化钓鱼岛了,然后第二天你让《环球时报》去说:“我们要理解安倍。”可能吗?(重音在“理解”上。听众哄笑,鼓掌)
好的中日关系并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好的中日关系必须符合中国利益。当代的世界大国基本上都难以避免战争——美国这么多年来一直有战争,法国、英国都在过去的殖民地有战争。中国是大国,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不卷入战争的幸运例外。但我们未必能做到。
在胡锡进的演讲中,“国家利益”、“爱国主义”、“大国”、“复杂中国”等语汇频现。谈到大国,胡锡进提到之前去毛里求斯的经历,他说:
我在大国生活好啊,我从北京来上海玩,还可以去很多地方。我去过毛里求斯,毛里求斯有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男青年,家庭条件很好,20多岁的大好青年从小到大没有离开过毛里求斯。毛里求斯面积相当于首都密云县加上怀柔县,就这么大点地方。而在中国不论是去哪个省市,即使是西藏也很快就能到。所以小国有小国的悲哀,大国有大国的福利,但大国也有大国的代价。不可能只要福利不要代价。
演讲期间,央视主持人杨锐在微博上向胡锡进提问:如何区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胡锡进最后对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做了区分,他说:
中国是全世界民粹主义最强烈的国家之一。美国的舆论完全由精英把控,但在中国,一些精英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讨好、利用和联合民粹主义,攻击民粹主义的对立面。民粹主义在中国是很危险的,因为它只解决分配问题,不解决创造问题。有些精英很了解:只要在分配问题上迎合大多数人的意见,就会占得舆论先机。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做客观察者网,知名学者曹锦清教授(图左)、萧功秦教授(图右)等与会
对当前“民粹主义”在网络盛行及官方对待网络民粹的态度,胡锡进说道:
常有人说,国家宣传机构利用民族主义转嫁国内危机。有这个猜测很正常。因为现在阴谋论盛行。但据我的经验和了解,这是不可能的。
第一, 用民族主义转移危机是双刃剑,而且对国家来说弊大于利。中日双方如果都火上浇油,你说要击落我的无人机,我说要反击,民众再一激动,打起来的话对国家并没有好处。说实话,政府要忙的事情很多,真不会想去折腾战争。
第二, 我们国内也没那么大的危机需要靠民族主义来转嫁。国内确实有很多问题,有的方面也确实很差。但比较一下其他国家哪怕是发达国家,问题也没有严重到要靠民族主义要靠打仗来转移的地步。有问题就通过改革来解决。国内改革正在深化,改革的阻碍也没有一些人想的那么大。你看看,说把铁道部撤了,就立刻给撤了。谁能阻碍?拆铁道部比拆钉子户的房子容易多了!(听众大笑)
政府现在开始重视互联网和互联网上的声音。互联网的地位提高这是好事,互联网上的东西起到了一定的好的作用。但不能让互联网舆论来主导事情,如果要让互联网上的东西起主导作用,那么问题就大了。
胡锡进先生的演讲从下午两点一直持续到晚上六点,面对听众尖锐问题,胡先生从时政热点、敏感话题到《环球时报》的运营,事无巨细一一“坦白”。演讲座谈全文不日将在观察者网刊发,敬请期待!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关一丁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