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鞍钢、王洪川:中国伟大实践让西方预言破产
关键字: 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门罗主义西方预言破产十九大共赢十九大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赢理念取代“门罗主义”
“门罗主义”是美国霸权主义的早期雏形,其本质就是通过排他划定势力范围。“门罗主义”后来又进一步演化为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美国学者福斯特指出:“控制西半球——这就是美国制定‘门罗主义’背后的动力。”正是基于美国崛起的历史,西方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将采取自身的“门罗主义”,甚至美国舆论试图影响欧洲,宣称美国霸权将被中国霸权取代,制造世界陷入冲突和不稳定的预言假象。
然而“门罗主义”已经产生了近200年,用这种老旧观点去揣测中国对外发展战略,把中国当做“国际体系的挑战者”,不仅十分落伍,而且极度缺乏思考,只能将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引入歧途。现在的中国不是200年前的美国,中国绝不会走国家利益至上的美国崛起之路。
以中国与东盟关系为例,有人预测崛起的中国会和东盟国家发生冲突。但中国始终保持与东盟国家发展经贸关系,东盟国家不仅没有对中国特别恐惧,而且采取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强化同中国的经贸往来,这不仅打破了这种西方预言,更取得了中国东盟双边关系上的历史性进步。这正是源于中国奉行的“共赢主义”理念,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赢主义”,超越“西方中心论”“强权中心论”。中国是开拓者,开辟了人类现代文明新的强国崛起之路。
从根本上讲,美国主导下的国际关系逻辑仍然是零和博弈。中国“共赢主义”正在开拓一条“非零和博弈”的国际关系道路。“非友即敌”“非合作即对抗”“非得即失”等等观念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谋求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更具包容性和更具远见的战略思维,角色定位既要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也要具有适当的弹性,为各国家间的战略博弈提供条件。
西方预言的破产,不仅是西方国家政治偏见的必然结果,也反映了西方主流学者对中国国情缺乏深入了解,对中国制度缺少基本耐心,对中国优秀文化缺少基本包容。诚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所言,如果你以美国的中国研究专家预言北京的能力,来作为评价我们贡献的标准,那我们的记录很差。我们常常犯错误,不仅源于可利用的资料有限,而且源于幼稚、把学科框架强加给远为复杂的现实,这都是导致我们犯错误的原因。
对人类文明而言,中国赶超美国不仅是由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还是人类文明与现代智慧的共同结晶。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四条基本方略,对占全球人口80%以上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是雪中送炭。这不仅是对中国未来中长期发展的部署,更是实现人类共同富裕、共同强大的中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乃至世界进入新时代的形势任务、目标原则、路径手段、战略策略、体制机制。中国的创意正在变为全球性的知识和想法。
(作者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王洪川)
- 原标题:中国伟大实践让西方预言破产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177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51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20“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75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