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的《红海行动》和成功的特种作战,中间差几步?
关键字: 红海行动特种作战特种兵诚然这体现了蛟龙小队精锐的单兵及小分队作战能力,但是这样真的好么?河马并没有说苛求影片应该展示一些未展示的武器装备与作战能力。写到这里,所提及的小型无人机和舰载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都是电影中撤侨部队一早就有,并且实际投入使用的装备。
在中东战场上,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早已多次证明,有时仅仅依靠情报手段就能帮助地面部队实现以少胜多
小型无人机遭遇伏击时没来得及掏出来充分使用,大部损失也就算了,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直到极后期才顶着沙尘暴强行飞入战场,没法“察”多少东西,仅仅发挥了其“打”的一小部分作用,也就无端损失掉了。
如果第一时间运用小型无人机“开视野”,恐怖分子武装的伏击就不会这样成功;而如果及时投入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那么就不会出现联络不畅,乃至因此导致的特战小队在恐怖分子营地中被分割包围各自为战,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不足,导致机枪手、无线电操作手阵亡的糟糕局面。
分工明确与一专多能的把握
作为特战小队的重要组成部分,狙击小组是左右整个小队态势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的重要环节——他们往往在距交火最激烈地带较远的制高点上,有着更好的观瞄和通讯设备。在电影开场解救被劫持货轮的作战中,狙击小组在战斗打响前协助了队长进行决策,并且以其射击作为战斗打响的信号,这很科学。紧凑刺激而又血腥真实的战斗场面,也为全片开了个好头。
当然直升机跟在货轮的后方突然从驾驶楼前冒出来,是个有些瑕疵的设定,如果海盗情绪激动点,突然冒出来的直升机就可能导致人质受到伤害。而鉴于已经出现舰艇伴航喊话要求停船的情况下,直升机应该全程绕船桥飞行,一是威慑、二是侦察、三则是麻痹海盗、四则便于随时发起攻击。
精彩刺激的货轮之战让所有观众都大呼过瘾
后来行动中的狙击小组,情况就不太一样了。他们一直作为简单的直接支援乃至攻击手段存在——提供情报?并没有;协助决策?也没有,只是按照队长命令占据制高点提供直接支援……又因为敌方那个实战经验丰富的小狙击手的出现,反狙击反而成了他们的首要任务,原有对战友的支援作用也半路断绝。
一如河马总是在强调的那样:狙击手是团队中技术最全面,意识最好的成员,其重要之处在于协助乃至直接指挥,不是只要枪法准就行!
以及,能被特种军警部队所看重的狙击手,本人不是不能话多,但是话多的原因一般是性格开朗,并非不停的耍帅装×——当然,这也算是影片中塑造人物性格,便于观众区分几个队员的一种方式了。
手持Blaser R93 Tactical狙击步枪的狙击手顾顺,与观察手李懂在战斗中一起成长
还有个问题,就是狙击小组与团队的疏离。他们总是被用于非常特定的目的,并没有体现特战小队成员的一专多能,可以依照任务需要排列组合、形成最大化战斗力的优点。比如在深入恐怖分子营地解救人质的战斗中,观察手所担当的任务(封锁二层通道),更像个机枪手。而机枪手呢?则作为一线战斗人员,把MK46轻机枪当做冲锋枪用。这种方式并非不可行,但是并没有发挥人员的最大效能。
使用短突击步枪高倍瞄准镜的观察手,原本应该作为狙击手的补充,解决狙击手无暇顾及的、特定的高价值目标。而机枪手更应该占据较好阵地,提供连续的压制火力支援……电影里的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观察手只能协助队长对房屋的渗透与行动,而缺乏机枪火力支援的小队,经常被迫面对恐怖分子依靠人数优势发起的集群冲锋。
四处补位的徐宏,不仅在解救人质的紧要时刻抢了T-72坦克扭转乾坤,在之前战斗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顺便说一句,片里最能体现特种部队指挥官思维方式的,反而是杜江饰演的副队长徐宏。在解救人质的战前准备中,他对队长用战斗力完全不输男兵的女机枪手佟莉去换人质的方案不置可否,之后更是同意并在队长并未点头的情况下实际执行了用女记者换人质的方案,就是考虑到了手头这点火力不容再有折损的因素。
而在几场战斗中,徐宏“风骚”的战场走位也尽可能起到了沟通情况、鼓舞士气、弥补小队兵力不足的作用,大家可以仔细观察或者回忆。相比之下,张译饰演的队长反而在这方面有些薄弱了,更多情况下只是一个优秀的突击队员,闷头带着大家一路杀杀杀杀去也。
作为一名演绎过多位军人形象的成熟演员,张译对蛟龙队长这一角色的把控还有提升空间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于宝辰
-
澳大利亚有心追赶,“但中国控制着价格” 评论 45普京一脚把球踢回去了,特朗普这次接得住吗? 评论 78美俄通话,“乌克兰在菜单上” 评论 189“谈了2小时28分,美俄领导人史上最长通话” 评论 161“整个欧洲,瑟瑟发抖” 评论 185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