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竹、何建宗:香港住房、教育留下的难题,林郑月娥怎么解?
关键字: 香港林郑月娥香港房价香港土地香港教育港独大家有一个印象,香港人买不起房子。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香港超过50%的房屋是政府提供的,其中40%是政府廉租房,10%多是政府低价卖出去。政府以60%的售价卖给你,你5年以内不能卖;5年以后可以卖,但是卖的钱要跟政府分红,你只能拿60%,40%是归政府,这是居屋。
30%的香港人住的是自己拥有的私人房子,属于相对富裕的,多于10%的人选择租房子。香港房价太贵,很多人觉得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其实也可以说只是局部的问题,但局部不等于不重要。有些租来的房子条件很差,解决办法是帮他们搬进廉租房,但问题是怎么帮助他们,同时又不要让房价大跌。房价大跌有50%的人会受影响,包括超过30%的私人业主和10%左右的居屋业主。
我觉得目前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政府是否要帮忙那些刚需买房者。比如年轻人结婚需要买房,但房价涨得太高,很多父母要给孩子拿首付。林郑月娥提出建议首次置业的房子,可以给一些补贴。
寒竹:好,接下来我想再讲一下教育问题。教育确实是个大问题,香港最大的问题是代际出现差别。97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怀念港英时代,去中国化程度超过了上一辈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失误。正如我一个朋友所说,97年回归时新的特区政府没有清算殖民地文化和教育系统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这次我注意到曾俊华讲要把中国历史教育放到初中必修课里,所以说,很显然这个问题是当前香港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香港60年代,中国历史和语文、数学、科学几门课都是必修的。但是1993的教育改革,将历史科设为“人文与社会科目”中的五个子学科之一,中国历史这门必修课被放到了社会科学的大学科里,学校可选择是否开设。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但特区政府并没有对港英时代遗留下来的学校授课课程进行改革。
2000年,董建华任特首时做了一个教育改革,历史科与中国历史科被分入“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这个大类,但大类中并没有具体科目和课程,只有很模糊的六个类别。
2002年,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基础教育课程指引》,规定中国历史及文化教学要低于四分之一,但并未规定中国历史为学生必考。所以,到目前为止,香港的中学虽然有中国历史这门课,但是报读的不多,学生并不需要应付公开考试,考试的指挥棒没有了,学生们自然是如果不考就不学,于是这批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中华文化就越来越淡漠。怎么让中国历史这门课重新进入必修,不知道未来特区政府有什么考虑。
何建宗:曾俊华和林郑月娥都承诺要将中史教育列入必修课。在过去十几年,香港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把西方一些教育改革概念放到香港,基本主张就是下放权力。本来政府拥有课程设置权,现在变成只是给一个大概的教育目标和指引,当然课本是有的,不过还靠学校和老师自己准备教材,这个不能说是错的,但是刚刚从殖民地回归祖国,一些重要的概念如“一国两制”、“基本法”都没有好好给学生们进行普及教育,这是有问题的。
现在通识教育是必修课,导致原来很多教不同科目的老师,都转型通识教育,他们也不太懂,仓促上马,培训也不够。通识教育里很多是涉及政治的问题讨论,但关键还是要独立和批判思考。观察者网主张“独立而负责”,这是你们的格言。让年轻人独立很容易,但是怎么负责,怎么让他在有国家认同的前提下去谈一些国家问题、中国历史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仔细斟酌的地方。
还有大家刚才谈到现在的学生属于不考不读,什么需要考试就学什么,还要分析考卷的出题方向,比如大家觉得考政治题目就要多看报纸,选择时很可能会以反对派的报纸为主。而且现在学生更多地是从网络获取信息,这个教育局管不了,父母也管不了。网络上的观点都比较激烈,这个也是自然,因为太死板的东西没人看,肯定是小事夸大一些,矛盾尖锐一些,还有不少是标题党。
对于香港教育我是有点悲观的,现在有一点为时已晚。
主持人:香港经济这些年不太景气,2015年GDP总量已经被广东赶超,传统航运甚至是金融都在丧失优势,林郑月娥做过发展局局长,将来上台后该怎么提振香港经济?两位对此有何看法?还有,这次林郑当选,香港商界人士是怎样看待的?
何建宗:林郑月娥自己也承认她对经济、金融不是太熟悉,她过去在土地开发、财政和社会福利这几方面是熟悉的,但是经济发展方面她过去没有参与太多,但是她这次也找了很多专家帮忙,例如前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还有史美伦和陈智思,所以金融政策也是挺对头的。
经济发展方面她会支持创新创客产业。她曾提过为什么新加坡的经济增长是5%、6%,而香港一直比较停滞,能不能更快一点。那时候曾俊华还没有参加选举,他说现在经济增速是3%、2%,是成熟经济体的常见现状,是没有办法的。但是林郑月娥不服气,希望看看怎么提振经济。
至于具体措施,她提到是否要输入劳工的问题。香港跟大陆某一个城市比GDP有时候不太公平,因为香港就是这么小一块土地,很难通过大量移民输入一些优秀的人才,从而增加GDP。深圳为什么那么厉害?三十年前它只是白纸一张,如今却汇集了全国精英。香港可能过去还有比较大的吸引力,现在香港土地发展不够,生活成本又高,做生意租金也很高,所以GDP停滞不前。刘兆佳教授曾形容香港是“坐困愁城”,全世界的大城市都在不断扩展,而香港却局限在小地方。如果十来年前我们能够积极跟深圳探讨,深港同城,那现在说不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可以有更多土地引入人才,现在光靠金融、地产,香港经济增长不会太高。
另外,金融界很欢迎林郑当选特首。梁振英上任后设立了金融发展局,希望探索一下金融方面有没有新的增长点,出了很多研究。但是曾俊华和他的官员对此并不重视,他们觉得现在金融好好的,不想有大的改变。但前两年马云的阿里巴巴原来是要在香港上市,后来跑到美国,这对香港也是一个警示。
主持人:非常感谢何建宗先生在香港选举结束第二天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新鲜资讯,让我们在这个重要的时刻能感受到新闻的热度,让我们做媒体的有一种参与感。再次感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24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9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5“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9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错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