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杰振:解决“一带一路”国家债务问题,这里有个密码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郭杰振】
近来,西方媒体借助意大利考虑不再续约“一带一路”协议、部分国家的“债务困境”等问题,炮制了一轮又一轮唱衰中国“一带一路”的论调。这种论调与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如出一辙,空喊口号罢了。细究之下,就可以发现这些所谓论调缺乏一些基本的常识。
如果要用两句话来形容“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景,我想应该是:
1.“一带一路”代表了历史发展趋势,它不会因为少数国家的反对或者退群就裹足不前,更加不会因为美西方媒体的肆意摸黑而被历史淹没。
2. “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这里面有两点考虑:前景是光明的,这是毋庸置疑的,此其一;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也会有曲折和反复,在曲折和反复中,我们可以探索出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方式,此其二。
尼泊尔也曾被西方媒体警告即将陷入所谓”债务陷阱“。图为10月8日,中国-尼泊尔友谊论坛邀请政界、学界人士讨论如何深化“一带一路”在贸易、投资、互联互通和学术联系方面的国际合作
帮助“一带一路”国家破解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就等于掌握了打开“一带一路”的密码
疫情之下,政府“财政赤字”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其实,早在疫情之前,赤字财政就已经在多数发达国家存在,即使在中国也存在着赤字财政。赤字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政府债务的规模和还款能力。从政府的公共预算看,税收是还本付息的主要来源。
在赤字财政积重难返的情况下,以税收来还本付息就成了无稽之谈。面对这一难题,发达国家凭借着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依然可以实行“借新还旧”的策略维持赤字财政,世界银行公布的2021年OECD国家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平均比例为122.3%。
以美国为例,2023财年赤字1.52万亿美元,与当财年的联邦财政收入比例是1:2.6。即使在2023财年这3.97万亿美元的财政收入中,还要固定抽出6300亿美元,用于偿付33.5万亿国债的利息。这么垃圾的报表,却依然能够凭借着国家信誉大举举债,单单2023年三季度美国财政部就增发了1.007万亿美元国债,且四季度要继续增发8520亿美元的国债。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均是如此,不再详细罗列数字。
对于广大“一带一路”国家、尤其是一些尚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而言,这个套路就玩不转了。它们能够赖以还债的只有资源,即石油和矿产。即使对于博茨瓦纳这样连续增长了四十多年的非洲国家,财政还是严重依赖矿石收入。2022-23财年,来自于矿石的收入占该国财政收入的比例为35.36%,在疫情冲击之下博茨瓦纳也出现了严重的财政赤字问题。一旦遭遇主权债务危机,连希腊这样的国家都难逃被国际资本洗劫的命运,何况这些“一带一路”沿线的南方国家。
其实,以资源还债还有两个风险:一是资源定价不稳定,且以资源还债时普遍会面临资产打折扣的问题。以石油为例,疫情之初布伦特石油价格最低时仅为15.98美元/桶,一场俄乌战争把油价推高到139.13美元/桶的高位。为了切断俄罗斯的石油外汇,美国总统拜登在100美元以上时宣布释放政府石油储备,打压石油价格,石油价格最低回落到70.12美元/桶。美国政府在70多美元时宣布填补释放的石油储备,单单高价释放石油储备、低价填补储备这一操作,美国政府就可以赚多少差价。但俄罗斯、OPEC等广大石油国家却要承受过山车式价格的冲击,俄罗斯甚至还面临国际制裁。有此一例,谁还会相信美国和国际资本会允许发展中国家以高价抵偿债务?
二是不可持续,只有资源丰富的国家才能凭借着卖资源还清债务、并节余部分资金用于发展经济,但多数国家还是跳不出主权债务持续累积的困境,最后的结果是资源没了、债还存在。典型的例子是未富先衰,看看经济学文献里对“荷兰病”的研究就知道了,此处不再枚举。
总体来看,以资源来解决财政赤字或债务问题只能收一时之效,却不是长远之计。“一带一路”国家需另寻他路。
“一带一路”国家想要增加政府收入,那就发展制造业
对于广大“一带一路”国家而言,破解赤字财政的出路在哪儿呢?只有一个: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对于少数战略性资源丰富的小国而言,在大宗产品价格上涨时,突击性卖出资源或可解决燃眉之急。但是,一旦大宗产品价格回落,依靠卖资源还债的路子就又被封堵了,发展中国家还是会陷入长久的赤字财政不可自拔。因此,解决赤字财政的问题,最终还是要从稳定且可持续增长的税收上下功夫。
税收是一道法律题,但其深层次是一道数学题。对哪些产品或环节征税、税率多少,这些问题是由法律条文确定的,从这个层次看,税收是一个法律问题。但是,对于政府而言,如何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加税收,却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
比如美国,为了解决赤字问题,美国总统拜登提议对富人额外征税,前任民主党籍总统奥巴马也曾宣称要对富人额外征税,不过他们只是为了讨好选民说说而已。美国的事情虽然是一个笑话,但却折射出了一个现实的全球性问题:怎么增加收入是政府的头等大事。从这个角度看,税收就是非常纯粹的数学题了。
在所有的产业中,制造业的税收是最稳定的。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设置基本参数的方式做简单推演。
以中国为样本。在国内税种中,个人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资产交易环节的增值税、印花税、契税等,企业需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部分企业需缴纳消费税、城建税、教育税附加等。在2021年国家税收收入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列三甲,分别是:6.35万亿、4.2万亿、1.399万亿。
考虑到上述情况,我们重点分析企业缴税情况。增值税为对企业生产环节的增值部分课税,可以简单粗暴理解为对毛利征税,国内增值税比率从3%到13%不等,多数工业品(可以理解为制造业)适用13%的税率,多数服务品(可以理解为服务业)适应6%的税率。企业所得税为对企业的息税前利润课税,即对毛利扣除期间费用、加减非营业性收支后的部分征税,税率为25%、高新技术企业适应税率为15%。给定制造业、服务业的营收均为100,我们可以得到下面两张表。
表1展示了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情况。从这张表格看,来自于增值税的税收总额为4.4,明显大于来自于所得税的总额2.25。在增值税内部,来自于制造业的增值税又明显高于来自于服务业的部分。
或许会有人质疑参数问题,如果把服务业的毛利调高到45%,来自于服务业的部分不就大于制造业的份额了吗?此时,来自于服务业的整体税收不就大于制造业了吗?这就引出了表2,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基本服务的价格会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整体提升而提高,此时服务业的毛利和税前利润率都会出现明显的提升。
但这是一种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发展的条件。以中国为例,2008年年二、三产业的税收贡献率分别为52.96%、46.82%,其中增值税总贡献率分别为25.33%、6.01%;2021年二、三产业的税收贡献率分别为42.89%、57.01%,其中增值税总贡献率分别为16.93%、16.72%。中国的发展趋势验证了表1-2的变化。
服务业的税收高于制造业,这不是一道数学题,而是一道金融题。制造业的毛利不仅来自于价格,而且可能来自于生产本身,如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单位产品的折旧与摊销会持续下降,继而推高毛利。但是,对多数服务业而言,毛利只是单纯的来自于价格的提升,而价格的背后是货币和消费能力,对于金融系统漏洞百出的广大欠发达国家而言,依靠服务业来增加税收无异于缘木求鱼。制造业不够坚实时直接发展服务业,结果是什么,看看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1990年以来的遭遇就知道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超越杭州直追广州,鄂尔多斯5年破万亿?
2023-10-14 21:47 观网财经-宏观 -
潘功胜:近期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积累,亮点增多
2023-10-14 20:40 观网财经-宏观 -
证监会:提升融券保证金比例,取消上市公司高管、核心员工融券出借
2023-10-14 17:51 经济晴雨表 -
前公募一哥王亚伟“被带走调查”?朋友圈间接“回应”
2023-10-14 15:26 金融圈 -
人大将审议授权提前下达新增债限额议案,透露什么信号?
2023-10-14 14:51 地方债 -
贵州黔西南:拟挖掘农民工购房潜力,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购房
2023-10-14 11:09 观网财经-房产 -
涉案金额25.8亿!宝能、姚振华等被起诉!
2023-10-14 09:17 -
ochama加码欧洲布局,京东亚马逊必有一战?
2023-10-13 22:57 观网财经-海外 -
刻意混淆光刻机概念、误导投资者,证监会拟罚这家公司150万
2023-10-13 22:38 观网财经-金融 -
百亿营收挤出1亿净利,梦金园闯关A股被否后转战港股
2023-10-13 20:55 观网财经-金融 -
新旗舰登场前夕,高通再度大裁员
2023-10-13 18:06 观网财经-科创 -
9月新增社融4.12万亿元,同比多增5638亿元
2023-10-13 16:45 -
京东:“刘姓商人涉嫌违法被抓“系谣言,已报案
2023-10-13 15:1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京东:关注到有谣言称“刘姓商人涉嫌违法被抓”,已报案
2023-10-13 14:54 -
业绩前景遭质疑,京东港股跌超12%创新低
2023-10-13 14:4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涉光刻机误导陈述、影响恶劣,深交所对这家公司启动纪律处分
2023-10-13 14:45 观网财经-金融 -
5000余商品今起降价20%,盒马CEO侯毅:中国商超迎历史性机遇
2023-10-13 11:1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潘功胜会见鲍威尔
2023-10-13 10:35 -
国家统计局:9月CPI同比持平,环比上涨0.2%
2023-10-13 09:40 观网财经-消费 -
淘宝版ChatGPT来了,淘宝想要内置一款“小红书”?
2023-10-12 18:10 观网财经-互联网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09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676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5“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60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1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
“中国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终结”
-
“接到指示,美情报机构加强搜集力度”
-
“双方出动125架战机,交火距离一度超过160公里”
-
门票价格从10元上涨到85元?西安碑林博物馆回应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