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云天下】郭晓明:国际低油价是大变局的前兆
关键字: 油价低油价石油美元金融体系地缘政治石油武器OPEC美国石油出口石油美元体系浮动利率次级房贷对冲的是经济萧条时利率下降,碰上了2008年滞胀时期经济萧条伴随利率上升,使得原来是对冲风险的工具反而变成放大风险的杠杆。当此滞胀时期,利率上升,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房主付不起房贷,银行没收的抵押房地产也脱不了手,所谓屋漏更遭连夜雨,一发不可收拾。
2015年欧盟已经出现希腊政府破产,2016年美国也出现波多黎各政府破产,油价就是欧美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有引爆2008年那样的金融海啸的可能。2015年的低油价使欧美经济大大降低了再次爆发债务危机的风险。正如2008年金融海啸和高油价有撇不清的干系一样,2009年至2014年持续的高油价也是欧美经济复苏无力的重要原因。既然高油价是引发2008金融海啸的病因,低油价就是全球经济复苏的药方。
国际石油美元体系
高油价导致经济滞涨引发债务危机,是油价对经济影响的一方面。油价对地缘政治的影响还和国际美元政治息息相关。液体燃料是可携带能源,是汽车、坦克、飞机依赖的燃料。石油化工占据了国计民生大部分合成材料的领域,而已探明的石油资源储备有限。二战后国际政治的共识之一就是:石油是稀缺战略资源。石油美元也因此成为自1973年以来国际秩序的主轴。中东因此有了两个全球地缘政治重点:苏伊士运河和已探明石油储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奥斯曼帝国解体。法国控制了叙利亚和黎巴嫩,英国控制了巴勒斯坦、伊拉克和阿拉伯半岛,美国不在其中。1933年美国公司在沙特阿拉伯勘探到石油,在中东石油中分得一杯羹。1945年2月4日至11日,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三巨头在雅尔塔会议商定二战后世界格局。雅尔塔会议以后,罗斯福立即乘昆西号巡洋舰到苏伊士运河中间的大比特湖,2月14日在巡洋舰上会晤了沙特国王,商定美国军事保障沙特安全和沙特保障美国石油供应的秘密协议。沙特从此成为美国在中东的盟友,也因此成为波斯湾地区美国最大的武器销售客户。例如,2015年11月16日美国五角大楼就宣布了对沙特的13亿军售。
雅尔塔会议结束后,罗斯福立即兼程赶到苏伊士运河,1945年2月14日在昆西号巡洋舰上会见了沙特国王[8]。
越南战争令美国陷入泥潭,债台高筑,黄金外流。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签署11615号总统令,单方面撕毁美元兑换黄金的布雷顿森林国际协议,把美国国家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欧洲国家对美国单方面背叛布雷顿森林体系大为不满,美国把持G10峰会重新调整国际黄金价格和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以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货币霸权,但美元依然持续流入全球市场,继续侵蚀各国美元储备的购买力。1973年3月欧洲终于忍无可忍,G10中的欧盟6国集体捆绑货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国际社会对美元的需求骤然大降,美元眼看就要丧失国际硬通货地位[9]。
1973年10月斋月战争,埃及要收复西奈半岛失地,欧美列强当然不能坐视苏伊士运河失控,集体力挺以色列,结果以色列大胜。阿拉伯世界倍感羞辱,一气之下,OPEC启动对欧美石油限量,导致全球石油危机和欧美经济滞涨。尼克松一看石油武器如此神威,立刻派基辛格出使沙特。
沙特原以为OPEC推高油价会受到美国指责,出乎意料,美国不仅没有责备沙特,反而保证对沙特的军事支持,保证沙特不会受到以色列威胁,条件只有一个,就是OPEC出口石油都用美元结算。沙特一看天上掉馅饼了,什么钱不是钱呀,美元就美元吧,因此和美国一拍即合。
沙特作为OPEC最大产油国主导OPEC1973年限油决策重创欧美经济,基辛格和尼克松却与沙特国王满面春风握手言欢[10]。
美国主导了埃以戴维营协议,掌控苏伊士运河。美国又和沙特联盟,确立全球石油美元货币体系:全世界买石油都需要美元,美国通过对分裂的中东石油各国军售回笼美元。军火-石油-美元形成国际政治稳定三角,巩固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国内华尔街、军火集团和石油集团形成稳定循环利益链,左右美国国会外交政策。仅一年时间,到1975年,OPEC全面采用美元结算,全球立刻恢复了对美元的需求,布雷顿森林协议的黄金美元体系华丽转身为国际贸易的石油美元体系。
美国在中东两个最坚定的盟友,就是以色列和沙特,两个相互猜忌相互防范的美国盟友。911事件的19个劫机者中15个来自沙特,沙特石油资金长期支持基地组织,伊朗长期反对基地组织,但美国打的是伊拉克,封锁的是伊朗,对沙特还是大量军售。沙特的独裁统治不受美国国务院主导的阿拉伯之春冲击,以色列在加沙和西岸的违反人权行为长期被美国掩饰。
以色列和沙特作为美国两个相互防范的盟友,是美国分裂地区制造势力均衡以保障美国控制的战略的大手笔:海湾地区不能以色列独大,也不能沙特独大,更不能有其它势力做大。每逢美国给以色列军援的时候,必然要相应地给沙特一大笔军售[11],以保障沙特在以色列军事提升下的安全,这显然让美国军工企业大发横财。1980年1月23日,卡特总统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讲话中指出:任何外部势力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企图都是对美国性命攸关的利益的攻击,美国都会做出不排除军事力量的反应。
2003年,美国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占领伊拉克,结果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子虚乌有。有分析人士猜测,美国占领伊拉克的原因,其实是由于2000年伊拉克抛弃美元改用欧元结算石油出口。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拿出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联合国不买账。美国要北约联合行动占领伊拉克,一直是美国御用工具的北约这次却不听使唤,因为这其中或多或少有美元和欧元博弈的因素,欧洲怎么会愿意被卖了还帮着数钱呢?这明摆着是阻止欧元世界流通嘛。没有联合国授权,也没有北约协同,美国单方面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这是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无法无天的巅峰时期。
自美国入侵伊拉克以后,石油价格扶摇直上,国际舆论众口一词认为是中国巨大的石油需求导致石油价格上升。中国消耗石油不足美国一半,2015年中国增加石油进口,而油价持续低迷,证明了此前把油价上升解释为中国需求导致是严重的错误。国际油价价格是“美国-沙特-以色列”中东秩序下通过“石油-美元-军火”三角机制形成,而非市场供求机制决定,在石油-美元全球经济秩序中,油价和美国军火和美国债务相关度较强,与国际原油供求关系较弱。如果有供求关系决定石油价格,那就是OPEC垄断限制的石油产量和美国对全球经济体注入的美元货币量决定了石油价格,与市场上对石油的需求没有太大关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51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198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91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10“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