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冈特·舒赫:德国人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严谨吗?
关键字: 德国纳粹历史德国二战日本参拜靖国神社德国人严谨德国人性格【知乎上有用户好奇,“德国人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严谨吗?”“土生土长”的德国人冈特·舒赫(Gunter Schoech)先生做了回答。观察者网已获作者授权翻译刊载。】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德国人,也已在不同国家(如美国、法国、西班牙、瑞士、中国等)度过15年的时光。相比自己对德国的审视,我仍好奇世界其他地方民众对德国留有的印象。
要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已改变很多。当然,起决定作用的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更确切讲,是纳粹政权在权力上的得取与滥用。
纳粹首领希特勒
在美国,几乎没有人讨论美洲原住民的命运;在日本,民众仍参拜二战战犯;在西班牙,人们过得就跟佛朗科独裁政权不曾出现过一样;在法国,你可以相信每个人都在反抗纳粹。
不同于其他历史上有过不当行径的国家,德国相当乐于反思历史——铭记发生了什么,思考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探究该如何作为才能杜绝历史重演。
我认为正是这种心态,让德国得以褪去“世界坏人”的标签,成为拥有最佳护照的国家之一——考虑到出入境方便、签证要求等。
同时,这一心态也为德国人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德国人相信,他们至今对新科技持怀疑态度,是出于对纳粹滥用技术发动战争这一历史事实的顾忌。
当涉及个人数据保护、维护隐私等层面,德国人也对国家权力机关高度敏感。敏感度高到大部分德国人至今仍反对在护照上留下指纹,尽管护照是种身份证件,而指纹是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
相比以往,众多美好的品性也难在德国人身上再见着。单就守时这点,我倒是在中国高铁上感受到了,而不是乘德国列车时(实际上,一点儿也不守时)。“努力工作”这点也不再是真的了——你可能认为一周工作35小时是普遍情况,但工会的人现在正要求降至28小时。
德国列车(图/东方IC)
另一方面,德国人在工作期间非常有效率。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解决新问题,而非依赖学来的旧知识。他们对精准的讲究,会讲究到令人痛苦的程度。这点用在讨论细节问题上,相当糟糕;但也是因为这点,产品得以日臻完美。他们在这一方面培养出一种耐心,而这耐心往往是不少快速发展国家所缺乏的。
正如其他一些人所指出的:从来没有“德国人都”或“中国人都”如何如何。但大体来看,我认为“一些典型的德国品质仍存在,与此同时,不少品质已经历众多改变”这点描述算是恰当。
(翻译/李泠,部分段落顺序有所调整,原版英文回答请见后页。)
- 原标题:冈特·舒赫:德国人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严谨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泠
-
“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评论 45“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评论 134“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评论 221“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评论 221俄美元首通话超2小时,俄乌停火谈判有戏? 评论 94最新闻 Hot
-
“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
雷蒙多焦虑:美国每天都要有“落后中国”的紧迫感
-
“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
讲个笑话,这就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
-
“G6要告诉美国:要对华施压,还要被你胁迫,臣妾做不到”
-
“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
黄仁勋:全球一半AI人才都是中国人,根本阻挡不了
-
特朗普要查哈里斯
-
英法加谴责以色列:震惊!再不收手就制裁!
-
特朗普还是忍不住,暗示拜登“隐瞒癌症病情”
-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张永宁,任宁德市委书记
-
孙杨退赛
-
特朗普拟对中国起重机加100%税,“美国这行80年代就黄了”
-
安徽凤阳鼓楼瓦片大面积滑落,当地通报
-
陈奕迅发文报平安
-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