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仍需努力:2017中国十大科技新闻
关键字: 科技新闻5 我国发布“寒武纪”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
11月6日,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发布会召开,“寒武纪”新一代智能处理器芯片产品首次公开亮相。
此次发布的新一代智能处理器有三款,分别是:面向低功耗场景视觉应用的寒武纪1H8、拥有更广泛通用性和更高性能的寒武纪1H16,以及面向智能驾驶领域的寒武纪1M。
此前,中科曙光成功研制出首款搭载寒武纪AI芯片的人工智能服务器,命名为“Phaneron”。据悉,“Phaneron”一词是从Phaneronzoic Eon衍生过来的,中文可译作“显生宙”,显生宙是地质学的一个年代,而寒武纪是显生宙的开始。
9月2日晚,华为在2017年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FA BERLIN 2017)发布华为首个人工智能移动计算平台——麒麟970。麒麟970的人工智能模块为Kirin NPU,正是中科院计算所孵化出的寒武纪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IP。在商业化的第一步上,华为对寒武纪的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6 “墨子号”完成三大实验任务 我国开通全球首条量子通信干线
8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宣布,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实验任务: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
1200公里的超远距离量子纠缠分发成果,1个月前曾登上顶级学术期刊《科学》的封面。这次,星地间的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又同时发表在另一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
9月29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当日,结合“京沪干线”与“墨子号”的天地链路,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这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已构建出首个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7 人类首次发现双中子星碰撞出的引力波,中国做出重要贡献
全球多国科学家10月16日同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并同时“看到”这一壮观宇宙事件发出的电磁信号。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天文台(Virgo)于2017年8月17日首次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引力波事件。由两个质量分别为1.15和1.6个太阳质量的双中子星并合所产生,根据探测日期确定编号为GW170817,距离我们1.3亿光年。此外,在全世界众多天文学家及探测设备的协同努力之下,还发现了该引力波事件的电磁对应体。
2016年初,人类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那时候我们说,多信使天文学新纪元即将开启。在这一次GW170817的探测中,人类首次同时探测到了引力波及其电磁对应体,这可以被视作引力波多信使天文学纪元真正意义上的开端,在天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金志平参与的国际团队,通过对此次引力波光学信号的观测和光谱分析,首次提供确凿证据证实,中子星合并是宇宙中金银等元素的主要起源。金志平说:“这就是宇宙中的‘巨型黄金制造厂’。”
此次引力波现象发生在南天的长蛇座,中国有两台望远镜参与了此次观测。
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3位科学家雷纳·维斯,巴里·巴里什,基普·索恩,用以表彰他们在引力波研究方面的贡献,三人将共享9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38万元)。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孙武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