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打造世界第二大“末日种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关键字: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子每隔5到10年出库重新检验
一粒种子从野外采集回来,需要经历鉴定、签收登记、初干燥、清理、X光检测、二次干燥、分装入库、萌发实验等步骤,并且每隔5至10年要取出样品出库重新检验一遍,以确保它们还能发芽。
“有次采集火麻树种子,树枝上的毒刺让我们所有人手臂红肿,刺痛好几天才消失。”种子采集员蔡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野外采集危险不少,遇到过野兽、毒蛇,被红火蚁、山蚂蟥、马蜂咬就是家常便饭了。像他一样的专职采集员,一年大概要在野外采集100多天。
公路铺设和水电站建设等导致越来越多的野外植物生存受到威胁,采集员们必须和工程建设赛跑。“现在优先采集公路到达区的种子,一来方便采集,二来这些地区植物面临的威胁大,需要抢时间。”
采集种子有很多讲究,一般要求每种植物采集最少2500粒,最佳为2万粒左右。但是要保证采集量不超过原产地种子的20%,避免破坏植物的种群结构。有时,为了采集到足够量的种子,他们不得不从山脚采到山顶。
“为了保证种子质量,晚上回到驻地时,经常需要将采集到的种子拿出来摊晾,如果第二天需要转移到另一个地方采集,早上出发前需要将摊晾开的每一份种子打包收好,每次光将种子摊开或分类打包就需要个把小时。”蔡杰说。
采集回的种子并不能马上入库,首先需要干燥并清理,工作人员会用筛网一遍遍地脱离并过滤掉果皮、去掉空瘪种子和残渣。常与蔡杰一同采集种子的张挺介绍,实验室配备了设备,但大多数时候为了尽量减少对种子的损坏,手工清理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另外,有些种子很小,像兰科植物的种子就几微米大小,机械清理容易造成种子浪费。”
为了保证入库种子数达标,还需要对种子进行计数。“种子计数可不能靠一颗颗数,我们抽取部分种子称重,得出种子的平均重量,通过称重来确定种子粒数。”种子管理员何华杰说。
称重过后的种子就会进入主干燥间,在温度15摄氏度、湿度15%的环境中待满一个月后,种子的含水量可以降到5%左右,在低温、干燥状态下,种子会进入“休眠期”,达到进入种子库的条件。
不管春夏秋冬,种子库都保持零下20摄氏度的恒温,在这里,种子可以存活几十年甚至上千年。
为了确保种子有活力,每隔5年或10年,会进行一次种子萌发实验。辛苦采集的种子萌发成的小苗并不会被浪费,“我们会将萌发的小苗发到研究所的网站上,植物园和研究组都可以申请使用,昆明植物园中的不少植物就是来自种子库。”杨娟说。
3月9日,工作人员在第一次干燥室内工作。(图片来源东方IC)
“我们遵循3E标准,即Endangered(濒危)、Endemic(特有)和Economically important(经济价值重要)。”李德铢说,其中“特有”不光是指中国特有,还包括狭域特有,如玉龙雪山、高黎贡山特有的物种。遵循这一标准,国家一、二级珍稀濒危植物如喜马拉雅红豆杉,中国特有的珙桐、滇桐等被优先保存。
综合中国科学报、人民日报、发改委网站等报道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梁福龙
-
特朗普“垂涎”非洲这五国,自吹“我们比中国更好” 评论 102“别掺和印太!”他当面叫停英航母部署,英方震惊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尬…特朗普称赞“非洲小美国”总统英语不错:哪儿学的
-
布局印尼,“别怀疑中国人的能力”
-
菲律宾被上调关税,美前官员先急了:还要不要跟中国竞争了?
-
又下黑手!美“中国委员会”要美高校停止与中国合作
-
“中方多次建议不听,现在撤回为时已晚”
-
政府“没跪”,日本经济大拿反批:让特朗普感觉被背叛了
-
特朗普“垂涎”非洲这五国,自吹“我们比中国更好”
-
警惕!“美企竟这样绕过禁令,偷拿中国关键矿物”
-
中国30天免签政策太香,有人催英国赶紧加入
-
石破茂:决不能被美国小瞧
-
和特朗普抢时间,“原本运往中国的也在转向美国”
-
广西公安厅厅长杨维林,进京任公安部副部长
-
特朗普:白人农民在南非受苦了,来吧,加税30%
-
美港口慌了:80%都是中国产,美国能造出来得10年
-
卢拉回应特朗普:巴西拒绝被控制,反制50%关税
-
呼吁起诉从加沙战争中获利的美国商人后,她被美国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