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四大发明”引发风波,高校老师怎么看这事儿?
最后更新: 2019-08-27 08:01:28近期,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老师惹上了烦心事。这位老师在课程交流群中就“四大发明”算不算创新的问题与学生产生了争执。随后,学生将其言论截图上传网络,引起舆论哗然。尽管,老师选择平静地接受学校的处理意见,但事件依然在不断发酵。
对于这场“四大发明”引发的风波,在高校工作的教师们怎么看?面对学界的争议,高中老师们上课又会作何处理?对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校园管理问题,大家又持怎样的观点?观察者网就相关问题对四位教师进行了采访。
网传课程交流群中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论
【受访人|高中历史教师G老师、211高校历史系L老师、985高校辅导员Z老师、985高校历史系F老师】
高中老师怎么讲“四大发明”?
观察者网:现在,在高中的历史课上,老师们是怎么讲解“四大发明”的?
G老师:关于“四大发明”,史学界这几年一直有争议。据我所知,我们这里高考对这一块内容是不考的。不过,在一些省份,比如浙江高考这一块又是要考的。发明人、发明时间、发展历程、西传路线这些全都要考。我们高中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其实更多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上课。因为在我们这儿,高考对这一块知识点要求不高,所以我通常会采用角色扮演之类比较轻松的方法来教学。
观察者网:当学术界的前沿研究成果与课本知识发生冲突时,您会做怎样的处理?
G老师:“四大发明”的提法起源于西方,民国时期的学者们在编纂教科书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个提法写进了书里。我看过当时的一些材料,里面讲到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之情。时至今日,我们基础教育的历史学科依然以此为目标。
我们高中老师讲古代史的课,追求三个维度:“知识”、“过程”、“情感”,即培养学生获得基础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学者们进行学术争鸣,推动历史研究的深入,这就关涉到“过程”。我注意到江晓原等学者之前也对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近大家纷纷挖出来转发。我认为普及型的基础教育和学术研究彼此之间是可以互补的。学者的研究可以成为我备课的素材。在具体讲述的时候,我当然还是会以课本上“四大发明”的内容为本。
类似“四大发明”这种有争议的知识点,还有一些。比如“马踏飞燕”,还有学者认为这个文物是西域来的,并非本土艺术品。对于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作为参考,具体还是以课本为纲。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常识性的知识告诉学生,至多稍作延伸,如果学生有兴趣的话,他们未来有机会也会自己再去探索、思考。过多展开,一方面会让学生对应该掌握的知识有模糊感,另一方面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
是非背后是依法治校的问题
观察者网:最近,电子科技大学某老师因发表关于“四大发明”的言论被学生举报的事件在网上引起了争议。对于这种举报行为,作为高校老师,你们怎么看?
L老师:在这桩事情里,我看到的是一个依法治校的问题。鉴于这件事情,老师、学生、校方都有做的有争议的地方,学生的做法争议尤其大,所以我觉得我们真要考察的话,还是不要跳入是非判定的漩涡,而应从法律、教师行为规范的角度进行衡量。在校园生活中,老师、学生、校方三者间的权力义务边界在哪里?是我们应该反思的内容。
对于校方而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能只听学生的一面之词就根据片段的信息对老师作出处罚。现在网上有个段子叫“百度治病,知乎治校”,表达的正是公众对于校方行为的不满。所谓的校园举报,是否有具体的处理机制?是否有合理合法的处理流程?是否给予了老师申辩的机会?这方面信息,我们目前为止基本没看到。
对于高校老师而言,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是身为一名教师应该完成的工作。至于具体怎么做,就涉及到了教师行为准则的维度。最底线的一点在于,教师上课不能讲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方针和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言论。
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来讲,在与学生课外交流的时候,和蔼可亲,和学生打成一片固然是好的,但是否也应注意一下方式方法?师生之间,也需要把握一定的“度”。有些话,朋友同事之间吹牛可以说,但师生之间就未必合适说。与学生保持适度的距离感,可能会让双方更舒服一些。我认为在学生面前,适度的威严、距离感等等关乎师道尊严的东西还是需要保持的。
至于学生的行为,大家自有公断,我就不多说了。总之,依法治校仍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
Z老师:在我带的学生里,目前还没有出过学生举报老师的事儿。学生找我来吐槽宿舍问题、老师上课的缺点、给分不公平之类的事情,倒是有的,但直接进行举报,这个至少目前没有发生过。
关于老师给分不公平的吐槽,我听到的最多。比如“老师平时比较偏爱某某某,所以他的期末作业即使写得一般也拿到了A”;“老师嘴上说期末作业言之有理即可,不必完全照着他上课的分析框架来。但凡是提出自己意见的文章得分都一般,迎合老师看法的同学都拿到了高分”等等。因为,期末评分关系到奖学金评定,所以学生们对此非常敏感。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放预约参观,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9-07-19 21:12 文化 -
这位“老地下党”,94岁才恢复党员身份
2019-07-01 22:01 -
余则成已经牺牲!
2019-06-11 22:49 -
升温10度曾灭绝95%的物种,我们在十字路口上
2019-06-11 08:00 -
前方高甜!七旬奶奶抽血 老伴这个动作羡煞网友
2019-06-03 13:46 暖心闻 -
《切尔诺贝利》热播,中国女生走进了真实的辐射无人区…
2019-06-02 14:10 -
“我是毒贩!”姐姐收到弟弟一段骇人视频,真相更可怕
2019-05-30 10:38 禁毒战争 -
70周年,你不知道的上海丨那些激荡人心的“第一”
2019-05-24 11:16 上海新高度 -
揭秘“解放军露宿街头”照片拍摄始末
2019-05-22 18:57 -
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种,那何不一起谈谈欧罗巴人种和日耳曼人种?
2019-05-08 08:23 70年对话5000年 -
青春的颜色,叫奋斗!
2019-05-03 11:54 新时代之声 -
西藏考古大发现:发现青藏高原首个史前人类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宾发现新的古人类物种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华日军细菌战又添新罪证!
2019-03-25 19:19 -
选举产生官员是反民主的,在过去两千多年里曾是妇孺皆知的常识
2019-03-25 17:38 观学院 -
“今天,向40年前那场战争中的英雄和烈士们敬礼!”
2019-02-17 22:47 -
长城城砖被撬坏60余延长米,谁干的!
2019-02-05 20:23 考古 -
在中国,不管官多大学问多好,都不该忘记自己来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新时代之声 -
尘封百年,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设计图在英国重见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三大战役”
2018-12-09 12:14 观学院
相关推荐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72“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83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最新闻 Hot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