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问你答:北方人第一眼看到“肉粽”是什么感觉?
关键字: 端午节肉粽蛋黄粽南北差异豆沙红枣端午节要来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吃粽子的时节,首先祝亲爱的读者们节日快乐。
打开粽子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某老外就赞叹过中华的这个“黑暗料理”:你们中国的汉堡太美味了,就是外面这层皮不好咀嚼。
小编在这里不想再挑起咸甜大战了。比如以头抢地式的疾呼:
俺第一次吃完肉粽之后第一感觉是头晕,好像应该是短时间内造成的血压和血脂上升的结果,因为实在是太油腻了。
图片来源:美食网
那么不考虑口味,仅从美学和观感上来讲,一个北方人拨开叶子之后,发现糯米内藏着粉嫩的肉团,内心会感觉如何?小编的一个比喻就是这就好像“刚从淤泥里滚过的范冰冰”,虽然底色还在,毕竟还需要再洗一洗。
“我问你答”,就是完全属于读者的舞台,这是篇“读者订制”的评论。受其他读者欢迎的优秀答案,将在正文页上展现。北方“甜粽党”们还不快来码字?
王可蓉解读今天中午肉粽蘸白糖吃,被整个公司用奇怪的眼光对待木村落解读咬了一口,发现里面是肉后差点吐了
薛定猫的谔解读什么?不放肉的粽子能够吃?éγShěeρ解读为了反驳粽子蘸糖的吃法,特地百度下白糖的历史,结果发现下面这段文字。在甜味食品之中,蔗糖比饴糖更为重要。世界上蔗糖的发源地有两处,一处是古代的印度,这在其古籍《吠陀经》中可以知道;另一处就是古代的中国,最早的文字资料见于战国末年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认为是宋玉)所作的《招魂》,其中有“腼鳖炮羔,有柘浆些”句,意为在烹煮鳖鱼和煎炸羊羔这些美味食品的时候,还要淋上一些“柘浆”调味。所谓柘浆,也就是指甘蔗榨出来的甜汁,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至少在战国末期,位于南方的楚国不但已经有了甘蔗的种植,而且人们已经能够懂得榨出其中的甜汁来作烹调食物时的调味品;又由于《招魂》一诗通篇描写的是民间常见的招徕亡魂的风俗礼仪,与之同时描写的还有稻、麦、鸡、牛等民间常用的食物,这足以说明蔗类制品的榨取与食用在当时已经相当普遍。
狗带,连烤肉都要甜的太邪解读北方白米棕怎么比?光屁股洗澡的范冰冰?想到这素到没理由的画面,我还是去吐一会。 嘉兴湖州地区的肉粽,火腿粽,五花八门,变化多端,就味道而言,天下第一,我中华美食,南方人以其精巧睿智,充分发挥了食材的本源,绝对不是关外傻大粗能比拟的。 我看北方饮食(饮食而已)大而粗,什么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简直是暴殄天物,馒头全靠面粉好,手工简直低级到幼稚,看看我江南,鸿运楼蟹黄汤包,凤翔小笼----光是我大常州发明的小笼包,在江南各地发展成北方人想象不到的繁杂。至于粽子,你们除了五仁,还会放点啥? 北方人嘲笑南方人不会吃,跟班门弄斧,关家耍刀,一样一样的。li_ly_text解读上了大学,在厦门第一次吃到肉粽时的心情,跟第一次见到南方的蟑螂时候的心情差不多……和平_MK II解读家里包的本土粽子,糯米泡一下就包了,而且压得紧紧的,最后包上还留一个洞眼的时候还得加一勺米,用大拇指狠狠压紧
最后煮出来的硬疙瘩,一点粽叶味道都没有,筷子都难插进去,放冷藏室里冷却一下就能当凶器……都是以前穷日子害的啊,生怕少吃一两米-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924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56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58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7最新闻 Hot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