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正:美国“内亚研究”中的地缘政治偏见
关键字: 地缘政治拉铁摩尔内亚研究大体而言,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在可以分为两条路径。第一条由费正清开创,为列文森、柯文、史华慈、孔飞力、魏斐德等人继承。他们的观点各不相同,却都把重点放在所谓“汉文化”为中心的地区和族群。另一条路径却认为,近代中国未必以“汉文化”为主轴。例如清廷最高统治者当然是汉民族的皇帝,但他同时也是蒙古人的可汗、满洲人的族长、西藏喇嘛教的保护人。这种多元身份使得清王朝毋宁是一个内亚帝国,而非传统王朝。费正清(1907年—1991年)
“新清史”之“新”无疑针对费正清之“旧”,它意在挑战了美国人习惯的中国史叙事,却在恐怖主义打着民族或宗教的旗号张牙舞爪的今天,触动了吾辈中国学人的神经。
限于学力和篇幅,这里无法系统回应“新清史”带来的挑战。惟须注意,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这位一度淡出中国人视野的美国学者,借此东风,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一、拉氏其人
拉铁摩尔为人熟知,不仅在于内亚研究,更在于政治经历。卢沟桥事变前夕,他曾短暂地访问过延安。1941年初,他又受罗斯福总统之托,充当蒋介石的政治顾问。与许多美国军政官员一样,拉氏痛恨国民党的腐败,却对延安不吝赞美,并热心宣传统一战线。如他晚年所忆:“自延安归来后,我觉得中共领导人对同蒋介石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是严肃认真的。罗斯福也希望中国团结一致进行抵抗,不要发生内战。”[1]
欧文·拉铁摩尔(1900年—1989年)
因为这样的立场,拉铁摩尔在1950年代遭到了政治迫害。麦卡锡指控他是“苏联的首要间谍”,“应为美国丢失中国负责”。拉氏的回应耐人寻味,“你怎么可能失去你从未拥有过的东西呢?”[2]
拉氏当然不是共产主义者,麦卡锡的愚蠢举动掩盖了他的真实思维,但此思维却是理解他学说的前提。
麦卡锡主义
二、内亚研究与地缘政治
以名著《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为例。该书初版于1940年,次年12月就以《中国的边疆》为题被翻译成中文,足见其影响之大。其好友陈翰笙曾提及:“这本书是站在英国人的立场上说话的,因而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赏识,授予他金质奖章,由此出了名。”[3]令人好奇,陈先生所说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有何立场?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值得玩味,这本讨论中国内亚边疆的著作却以哥伦布和海洋文明开篇。拉铁摩尔称:“某种程度上,中国与其大陆边疆以及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地关系的新表现,可以由世界史上交替出现的大陆及海洋时代来解释。”[4]这个判断令人想起了曾任皇家地理学会副主席哈尔福德·麦金德(Halford Mackinder)的“陆权/海权”理论。
哈尔福德·麦金德(1861年—1947年)
麦金德把欧亚大陆分为三层:中心是从蒙古高原到西伯利亚的“枢纽地区”;边缘是从英伦诸岛到日本列岛的“外新月形地区”;包括中原在内的古代农耕文明则处于二者之间的“内新月形地区”。整部古代文明史就是处于“枢纽地区”的游牧民族与“内新月形地区”的农耕文明不断冲突、交融的历史。
如今,蒙古帝国的继承人俄国(苏联),已经凭借现代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扩张能力,古老农耕文明再也无法抵挡它的扩张了。幸运的是,大航海创造了新的文明,“是把欧亚大陆东西海岸的航行连接起来,即使这是一条迂回的路线;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压迫草原游牧民族的后方而抵消了他们中心位置的战略优势。”[5]未来的历史不再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冲突,而是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的竞争。
拉铁摩尔把这套理论运用到了中国研究上。在他看来,日本的侵略和美国的“门户开放”都是针对俄国(苏联),“表现了海上势力与陆上势力的直接冲突”。中国想要改变传统的政治结构,就必须接受来自海洋的新文明。问题只在于,“对一个能从苏联革命经验中取益的中国,其西方化,是日本的侵略方式还是欧美的放款政策比较有效呢?”[6]
他坦承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明确“枢纽地区”对中原的影响是否牢固,海洋文明能在多大程度上破坏这种传统。
标签 地缘政治- 原标题:美国“内亚研究”中的地缘政治偏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评论 112“中美暗流涌动:一个稳推战略,一个急着交易” 评论 45美国全球封杀华为昇腾芯片?“无理且自大” 评论 260“特朗普最大的中东外交豪赌” 评论 60拿错剧本?特朗普在沙特演讲:美国不再说教了 评论 195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