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高义等:美国还能领导亚洲吗?
——多极化世界中的美国:新的挑战,新的方式
关键字: 美国多极化世界中国特朗普不可避免的安全挑战
在安全方面,中国不断增强军事实力以捍卫“第一岛链”范围内的利益——“第一岛链”始自日本,经过台湾和菲律宾,直到东南亚大陆——这在现代历史上尚属首次。这对美国自二战结束以来在西太平洋建立的海空传统优势构成了挑战。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直接影响到美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的防御联盟,以及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
中国的军事实力和雄心壮志虽然对美国形成挑战,但它并不一定有侵略或扩张意图。相反,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艰险的安全环境和历史经历。中国与14个国家接壤,其中部分是无足轻重的小国,还有一些是实力雄厚、资源丰富的大国,比如俄罗斯和印度。中国的邻国中,有4个拥有核武器,日韩背靠美国的核保护伞。此外,中国的近邻还包括印尼和伊朗等地区大国。
中国虽然能够在沿海地区建立令人生畏的海军实力,但苦于无法畅通无阻地出入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北冰洋。中国尚未控制东部岛链,通往印度洋的海洋通道也受限于狭窄的海峡。中国的周边海域军事战略经常应用反介入(Anti-access)和区域拒止(Area-denial)这样的概念,在某个意义上,同样的概念也能被用来封锁中国。
在现代历史上,中国经历了太多坎坷。由于国力衰弱,中国丢失了大片领土,在现代化道路上被日本远远抛在后面。在19和20世纪,中国内陆和边疆多次爆发战争。此外,中国西部大片疆域聚居着少数民族,可能受到分裂主义影响,因此中国更有必要强调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
中国人认为过去两百年里,他们饱受列强欺凌,因此决心不让历史重演,笃信“中国不支配别国,也绝不受别国支配”的话语。但中国的邻国们却对此有所疑虑。而且,随着军事现代化不断赋予中国欺侮周边弱国的实力,中国未必能准确预见自身未来的举动。
考虑到历史、地理和中国国内政治因素,尽管地区内存在不安定因素和历史积怨,也不能认为中国意图主宰东亚。历史证明,大国很难持续主导世界某些地区。在过去两百年里,除去几次失败的尝试,没有哪个大国能够完全主导欧洲。东亚也是这样一个地区。日本曾尝试统治东亚却遭遇了彻底失败。虽然在过去70年里,美国在亚洲占据着海洋主导权,但它距离主宰整个东亚还相差很远。
而且,中国和美国一样,面临着巨大的内部挑战,包括经济增长减速、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缩减、收入分配不均等。反腐行动和经济改革严重冲击了庞大的利益集团,军队改革也给部队干部晋升道路带来变数。
在外部心态和内部挑战的作用下,美中进行冷战式战略竞争既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也无益于美国——尤其是美中两国在经济上已经互相依赖,并且共同承担着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中国优先关注保持社会稳定问题,减少安全竞争,保证经济持续增长。中国不具备寻求地区乃至全球主导权的条件。
2014年11月11日晚间,习近平与奥巴马在中南海散步交谈(图片来源:中国青年网)
美国的应对方式:亚洲向稳定、互利的平衡过渡
考虑到上述战略形势,美国应维持东亚防务安排的可信度,同时强调经济发展高于军事竞争的重要性,以实现美国的基本安全利益。与此同时,美国有必要理解并考虑中国的核心安全利益和关切点,包括把台湾置于“一个中国”框架之内,以及针对外部威胁的防御措施。
美中两国的安全使命可能不完全兼容,但并非绝对互相排斥。只有当双方都不愿以某种方式适应对方对自身基本利益的维护时,才会变得不兼容。
对于美国而言,解决之道不在于在军事上投入更大筹码,花再多钱也无法在东亚保住海上军事主导权。这样做只会推动美中军备竞赛和政治对抗,削弱两国在其他领域合作的基础,甚至可能引发新的冷战——这对双方都是极为不利的。
鉴于美国国内有太多问题亟待处理,有必要调整在亚太地区的安全立场,使之与自身经济、政治实力相匹配。
我们认为,美国满足这些要求、保护自身利益(乃至地区内盟国及伙伴利益)的最佳方式,是与中国等国家开展合作,使东亚地区过渡到稳定的均势状态,建立惠及所有国家的地区经济体系。
为保持安全环境稳定,美国在维系健康的同盟体系之外,还需不断增进同中国、盟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之间“可确认的”谅解。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美中军力对比维持在双方都能接受的程度。这样一来,两国都拥有充分实力阻吓对方用武力解决严重分歧,但彼此都不至于强横到给对方构成侵略威胁,也不会挑起军备竞赛。
这样的谅解必须以拆除该地区“定时炸弹”为目标,包括危及美国履行防卫义务时行动自由的朝鲜核武器与导弹项目,以及台湾问题和海洋主权争端等。只有地区保持平衡,这些问题才能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
要使地区经济进一步融合、更有活力,美国、中国以及其他亚洲经济体需要推动国内经济增长,并使贸易关系合理化。最为重要的是,经济融合的长远成功有赖于美中两国加入共同的贸易组织,最终拟定适用于地区所有国家的自贸协议。这需要美国实行更积极、重点更突出的经济外交政策,最大程度地吸引中国合作,共同巩固全球经济结构。
美国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保持目标的一致性,而非随时做好打两手牌的准备,即一面与中国在双边议题上寻求短期战术性合作,一面重新配置军力以及巩固地区同盟关系。美国还需要加强外交努力,使之与军事能力更紧密地结合。在经济上,提高东亚战略的成本效益,对美国经济恢复活力——在包括改善基础设施、管控债务、减少收入不平等、控制社会福利开支等方面——既提出了高要求,也提供了助力。
中国目前急需解决众多问题,同样需要确保各部门政策协调一致。此外,中国还须推动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从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当前的需求可以看出,它将乐于实现上述这种稳定互利的平衡。
从优势而非劣势着手
上述方式一旦操作不当,很可能被盟友解读为美国维持东亚军事环境的决心发生了动摇。在大局面前,这个风险不但值得美国承担,而且是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的——前提是美国能更有效地利用自身优势,并且清醒认识到试图主导东亚或者“渐进式”搅局将产生更严重的危害。
追求稳定的美中平衡以及东亚经济融合,更适应美国经济的长期支持能力,更有利于美国在外部安全利益、国际责任和国内需要之间达成平衡。它有赖于美国在全球和地区范围内有效运用军事和经济实力,还需要美国在未来几十年内保持其强大、具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地位。在盟友的支持下,美国应能打消地区内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疑虑,继续在亚洲发挥领导作用。
(青年观察者周然译自12月12日美国《国家利益》网站,观察者网杨晗轶校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美国还能领导亚洲吗?——多极化世界中的美国:新的挑战,新的方式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力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10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3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8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