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额尔瑾:“高考”出题,从古至今都是个难事儿
关键字: 2016年高考高考出题2016高考作文题目考官为难的不仅是出什么题目。如果因为考题,考生答出了大逆不道的话,考官也要遭殃。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山东乡试,主试官叶经用《论语》出题:“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有一个考生大概对朝廷多有不满,也许考官此刻也有引导士子们批评朝政的嫌疑,总之吧,有个不怕死的考生这么答道:“继体之君未尝无可承之法;但德非至圣,未免作聪明以乱旧章。”嘉靖皇帝一看,这还得了,这是想讽刺我自作聪明是吧!于是,出题的考官与答题的考生都被廷杖致死。这样的例子在明朝并不少见,天启四年(1624)八股文大家艾南英参加江西乡试,在试卷中有批评宦官干政之语,此时大太监魏忠贤正如日中天,你这不是找死吗?还好,他最后只是被逐出考场。
北宋时,苏东坡自熙宁四年(1071年)一月开始担任告院权开封府推官,其间出了一道州试试题。题目取的是“论独断”,全题是“晋武平吴,以独断而亡。齐小白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意思让考生们吐槽历史上的独断之臣,这显然是在暗讽当时的王安石。不久之后,苏东坡就被罢黜了。
清末时,科举逐渐走向衰落,加上西学的冲击,很多地方官员出考题时也大多与时政有所关联。只是,晚清政府对于科举的态度开始时总是暧昧不清,以至于下面的人也只能是案子揣摩慈禧太后的用意。例如在1899年2月,学政王同愈在湖北各府按临时,就出题:“国家设科取士,其意安在?士子所学何事,以应国家之需?试各抒所见。”(顾廷龙《王同愈集》)
又比如1903年武昌府试,该省的学政有意将废科举与兴学堂的两难作为试题,题目的内容为:“问科举进身易,学堂进身难,有科举则学生不能专心,科举可废欤?近日游学日本学生、上海学生,猖狂流荡,不率教,不勤学,学生果可恃欤?然则主持学务者,若不废科举,恐无自强之时。若不惩学生,益重自由之弊。将何道之从,试深虑而畅言之。”(《朱峙三日记》)
虽说此时科举已经不按照八股的办法,就从那基本固定的书中取题目,但面对三千年来未有之变革,这些考官们出惯了八股的刁钻题目,反而不知如何在新事物中取之,所用的题目更加是朝廷与考官心中的困惑,希望有人可以答疑解惑。
晚清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官办近代学校,图为同文馆课堂照片
比较明显的是,在1904年5月末山西甲辰会试的头二场题,试题所涉内容广博,古今中外、史实与时事、外交与内政均有提及,表现了当时考官们对西学人才的需求,以及对八股旧文的不舍。
在这场考试中,头场的试题题目是: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失论。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秦穆尚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议,请于私第见客论。
(5)北宋结金以圈燕,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二场便都是与当时时政有关的题目了。主要是: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兴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2)《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3)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存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4)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二十余员,遂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利弊得失策。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以上资料取自刘大鹏《退想斋日记》,1904年5月31日)
此时科举虽废,但科举之风尚遗留,对于未来的迷茫,使得考官在出题上也更加务实。另一方面,这些考官大多仍是科举出身,被当年那些语句不通的题目给折磨过,因此也没有完全放弃古文的题型。这么一看,摆脱了八股束缚的考官,出题仍然是个难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275“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51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112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2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