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铂鋆:抗疫三年,医疗界希望结束“既不要又不要”
最后更新: 2022-11-21 09:38:00【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邓铂鋆】
11月10日,第九版防控方案基础上的“优化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二十条”)发布引起舆论哗然,许多人表示“颠覆了我对疫情防控的认知”,再加上这几天各地在落实防控政策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乱象,引起了群众不满。
“二十条”的原则是“以快制快、速战速决”去控制疫情,一方面是群众希望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另一方面是一些地区的防疫工作又进入“爬坡吃劲”阶段,这其中矛盾很难一句话讲清楚。面对近三年的抗疫“斗争”,医疗队伍中也产生了一种“既不要又不要”的复杂感情。既不要“躺平”,又不要“疲劳作战”,少数人还产生了动摇情绪。那么,“二十条”能解决医疗工作者这一抗疫中坚力量的精神内耗吗?
既不要“躺平”
由于全球新冠感染者数量居高不下,新冠病毒变异层出不穷,各国疫苗产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免疫逃逸,通过疫苗构建免疫屏障的努力遭到挫折。当前各类疫苗产品主要是降低接种者的重症率及死亡率,无法实现获批上市之初的感染保护率。
新冠疫情已经成为美国的主要死因。(图片来源:社交媒体)
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和新药物、疫苗的应用,我们对这种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能力提升,当前新冠病毒的危害性较两年前大幅下降。但由于变异毒株的传染性上升,扩大了感染规模,新冠疫情带来的死亡人数不降反升,持续冲击疫情流行地区的医疗服务体系。
2020年到2021年,不论哪种毒株流行,新冠肺炎都是欧美等医疗条件优越地区居民死亡原因的前三位,仅次于癌症和心脏病,死亡人数高于糖尿病及其他呼吸道疾病。我国医疗资源紧张,医务人员工作负荷较大,再增加一个难对付的“新冠科”,对于医疗行业来说任务更加繁重。
新冠抢夺全社会医疗资源的例子并不少见。拿英国举例,该国的公立全民医疗服务系统——NHS的预约人数从疫情前的400万人增长至600万人,相当于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都在等医生。NHS有个考核指标叫“癌症病人从确诊到得到治疗超过62天的比例”。该指标从疫情前的20%左右上升到了如今的33%。英国要求一类事故的救护车平均响应时间低于7分钟,二类事故的救护车平均响应时间低于18分钟,新冠疫情以来这一数字已经奔着两小时去了。
新冠疫情导致全世界医疗资源紧缺情况加剧。(图片来源:社交媒体)
在医疗现场,医疗挤兑、医疗资源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救甲还是救乙”的两难选择将一再出现,让医务人员饱受精神折磨。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疫情防控措施急转带来的后果?台湾地区就是前车之鉴。2022年4月放弃“清零”防疫措施以来,台湾地区累计报告死亡12586例,感染者新冠死亡率为0.54‰。除直接报告的新冠死亡病例之外,台湾地区今年5月至10月累计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7990人。台湾大学公共卫生系研究认为,当地“超额死亡”较2021年相比,5月~10月间各月的超额死亡增加了15%~43%,平均23.4%。
超额死亡的原因包括抢救新冠肺炎病人挤占了其他病人的救治资源导致病人死亡,还包括新冠导致的免疫系统破坏及“长期新冠”后遗症。新冠病人在康复后的死亡率仍然远高于常人。每轮新冠流行高峰都消灭一批老弱病残,又通过后遗症制造新的一批老弱病残。不巧的是,医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在新冠疫情长期流行的情况下,必然反复遭到院内感染的戕害。据英国调查,该国各职业当中新冠后遗症报告比例最高的是医务人员及健康护理人员,已超过5%。
那么其他“老疫区”呢?实现了所谓的“群体免疫”了吗?新冠不是水痘,一次感染就能获得终身免疫的“群体免疫”是痴愿。感染新冠获得的抗体很快就会减退,或是因为新的变异毒株破防。
今年9月,日本在疫情相对“低谷”的状态下,明确因新冠死亡的人数是7295人。但是,当月日本共报告死亡人口135649人,超过前年同月17845人,增长15.1%;超过近五年平均值25087人,增长22.7%。日本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其他“老疫区”。以上超额死亡数据都均剔除了社会老龄化加剧导致的自然死亡人数增长。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是我国医界长期以来的道德伦理和责任担当。在当前的新冠病毒特点及防治条件下,医务人员不论是出于职责还是出于自保,都不愿“躺平”。
“又不要”疲劳作战
特定区域内的医疗供给与其辖区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需求与资源”的相对平衡。在我国这样人口众多、人均医疗资源不丰富的国家,医疗资源分布更是“紧平衡”。在疫情突发时,医疗队伍要兼顾疫情防控与常规诊疗,供需平衡极易被打破。但是,除了“武汉保卫战”这类较为棘手的疫情事件,各地的疫情都由当地医疗队伍克服解决,至多由省内兄弟城市支援,压力较大。
我国医疗机构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对外提供医疗服务的业务收入。即便是公立医院,财政性收入占医院收入的比例仅在一成左右。医院的财政性收入都用于发放人员工资,也不到医务人员薪资总数的三分之一,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主要收入来自绩效,财政工资仅是一小部分。
疫情防控一旦影响医院开展常规诊疗服务,最着急的就是医院院长。非急症手术停一个月,院长就要借钱发绩效。大医院集中在大城市,病人来自全省甚至全国,越是顶级医院越是如此。上海东方肝胆医院这样的知名医院,85%的住院病人都来自上海以外。疫情防控措施如果影响人员正常的跨地流动,对病人来源较广的龙头公立医院及高端民营医院来说是沉重打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孙甜甜 
-
卫健委:昨新增本土2277+24547,其中广东984+8101
2022-11-21 09:10 抗疫进行时 -
重庆昨日新增本土231+5898
2022-11-21 08:50 抗疫进行时 -
香港特首办:李家超感染新冠
2022-11-21 08:46 香港 -
刘鑫否认泄露江歌部分遗体照片
2022-11-21 08:35 -
北京昨日新增本土154+808,死亡2例
2022-11-21 08:25 抗疫进行时 -
31省平均工资发布:京沪非私营单位超19万元
2022-11-21 08:10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6+33 均在隔离管控中发现
2022-11-21 08:08 抗疫进行时 -
广州白云:全域严格限制人员流动 地铁公交暂停服务
2022-11-21 07:42 抗疫进行时 -
水利部:今年已落实水利投资超万亿,同比增长53%
2022-11-21 07:33 -
北京:重点区域开展“高质量核酸筛查”
2022-11-21 07:30 抗疫进行时 -
四川南充警方通报“13岁女孩跳楼事件”
2022-11-21 07:17 -
时隔150多年重见天日,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出水
2022-11-21 07:05 -
突发!他持刀冲上陈时中竞选宣传车
2022-11-20 23:46 台湾 -
北京通报死亡病例详情:87岁老人,有多种基础病
2022-11-20 21:55 抗疫进行时 -
山东一厅官被双开:多次通过高价售房搞权钱交易
2022-11-20 21:43 廉政风暴 -
郑州通报网传“女婴疑因拒诊夭折”有关调查情况
2022-11-20 18:20 -
0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516例
2022-11-20 17:36 抗疫进行时 -
居民没做核酸却出结果?山西朔州:第三方操作失误
2022-11-20 16:27 抗疫进行时 -
26.81%!中国首次创造硅太阳能电池效率新世界纪录
2022-11-20 15:29 -
我国最大储气库开启今冬采气
2022-11-20 15:13
相关推荐 -
中国科创长卷正展开新篇章,他们功不可没! 评论 10“闭嘴、说谢谢”,马斯克和鲁比奥联手欺凌美关键盟友 评论 125罗马尼亚将重选总统,首轮第一的“极右”候选人被禁 评论 163“网红总理”离场,资深经济专家上台 评论 89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闭幕 评论 0最新闻 Hot
-
欧洲多国惊觉:被美国掌握一个“致命开关”
-
对欧洲“感到愤怒”,“特朗普想把驻德美军全撤走”
-
万斯:亲乌抗议者当街骚扰,吓到3岁女儿
-
纽约发生多起山火,纽约州进入紧急状态
-
特朗普威胁“不谈就打”,伊朗最高领袖表态
-
“乌克兰半瞎了,欧洲急了”
-
尹锡悦获释第二天,首尔10万民众集会游行
-
美媒哀叹:所谓的“西方”,已荡然无存
-
“1500亿欧元贷款计划,法德又吵起来了”
-
“看看中国高铁再看美铁,尬死了”
-
特朗普怒砍哥大4亿美元:打击“反犹”不给力啊
-
“特朗普想重新划定美加边界”
-
“鲁比奥与马斯克干架了”,特朗普忙灭火
-
“因为我是美国人,在台积电被骂又懒又蠢”,下月开庭
-
“普京愿意,但有条件”
-
“最大受害者是波音,中国要么用国产,要么买空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