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鸿斌:日本经济地位何以一再下滑
最后更新: 2024-03-02 09:31:04安倍晋三上任以来,几届政府一再呼吁企业提高工资水平,但企业就是无动于衷。根据日本内阁府的相关数据,从2000年至2022年,日本的名义工资实际年均增长率仅为0.2%。而美国和英国分别为3.3%和2.9%,德国也有2.2%。因为长年持续的通缩状况,导致企业的利润非常低下,这一状况迫使企业压低员工薪资。
从1987年到2022年,在西方七国中,美国、英国和意大利的物价水平上涨了150%左右,加拿大也超过了1倍,德国和法国接近1倍,而日本仅上涨了20%左右。物价上不去,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就受到压抑,利润就受到很大制约。
直到2021年3月,日本的产品出厂价才重新出现上涨,而上次上涨还是43年前!企业没有利润,涨工资就无从谈起。工薪阶层收入没有增加,当然就得想方设法节省开支,这样增加消费就缺乏前提。
日本经济陷入衰退,民众消费能力降低。图源:法新社
2023年日本的个人消费开支为297.7万亿日元,还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300.7万亿日元。缺乏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又从何谈起呢?
与此同时,由于同样的原因,日本企业的设备投资也始终未能出现强劲增长。1988年日本的设备投资额比上年增加了16.5%,而2023年这一数据下滑至4.6%之低。日本企业宁愿前往外国投资也不愿在国内投资,这无疑使经济增长又少了一大动力。长此以往,日本经济欲振乏力就是很自然的结果了。
日本此前被中国超越的反应与如今被德国反超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2010年,日本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被中国取代,对日本而言不啻是晴天霹雳,日本人根本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在日本高层和国民的潜意识中,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十年动乱”结束后,中国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因此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1979年日本开始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直至2008年才结束。日本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既有对邦交正常化之际,中国放弃对日本索赔的回报,同时也有防止中国经济崩盘从而导致大量难民涌向日本的考量。
这并非杞人之忧,越南战争结束后就曾出现了难民外逃潮。中国是接受日元贷款最多的国家,日本也是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最多的国家。中国用日元贷款兴建了许多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的起飞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即便如此,直至1990年日本的GDP还是中国的8.7倍之多。从甲午战争以来的100多年中,日本始终以俯视的眼光看待中国,日本人一厢情愿地认为这一状况将会永远持续下去,日本也一直以经济大国地位来抵消和平衡中国的政治大国地位。
在日本看来,政治大国的标志就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56年日本加入联合国后就一直在追求这一地位,这当然不可能如愿以偿。在日本人看来,中国经济一团糟,问题盘根错节,是根本不可能顺利发展的,但中国若真发展了就坏事了。
前首相福田康夫在担任官房长官期间,对中国经济规模超越日本的前景曾一再向日本国民提过醒,希望日本人有所思想准备,以免到时冲击太剧烈。但日本人就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根本不相信这会成为现实。
而一旦这成为事实,日本人所受到的震惊是无法言喻的,这让日本人情何以堪啊?以致这个弯子至今还转不过来。2011年,中国高铁在温州发生重大追尾事故,造成大量乘客伤亡,日本媒体对此幸灾乐祸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宛如将此视为“盛大的节日,”就是这一心理在作祟。
安倍复出后,出台了一系列防范和遏制中国的举措,在国际社会竭尽全力拼凑“对华包围圈”,日本对华民意急剧走低,在全球所有国家中垫底,媒体充斥“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衰退论”等蜚言,整天声嘶力竭地唱衰中国,均与此密切相关。
尽管如此,中国坚定和迅猛的发展步伐是不可阻挡的,如今中国在众多领域不断超越日本,最新动向就是取代了日本的头号汽车出口大国地位,而日本这一地位已经保持了半个世纪,此举进一步加深了日本的失落感和郁闷感。
图源:21经济网
相比德国反超日本,日本人不仅以平常心看待,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同时还反躬自省,以此为契机来审视本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德国本来就是欧洲头号经济大国,即便不是由于日元贬值而导致两国易位,德国的经济实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德国人均GDP高出日本一大截,超过日本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日本不会因此而对德国产生任何怨恨和忿忿不平。
同理,如果2026年印度的GDP也实现了对日本的超越,日本不仅会泰然处之,甚至是乐观其成。因为日本与印度没有任何敌对意识和战略冲突,既然日本自身的实力难以提升,它当然非常希望不时与中国发生冲突和摩擦的印度能进一步增强实力,以便更有效地抵消中国的影响。
借别人的酒杯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这就是岛国根性的日本人的思维逻辑。从安倍上任以来,日本与印度越走越近,其目的就是借重印度,通过与印度加强合作,将印度作为一枚遏制和防范中国的重要筹码,从而增加自己在抗衡中国时的底气。
两个国家之间实力的此消彼长,从来都是与地缘政治密切相关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上海电影发布iNEW战略,AI时代影视行业新一轮巨变开始了
2024-03-01 18:39 -
AI PC将催生“超级换机周期”?
2024-03-01 17:18 观网财经-科创 -
传言“蚂蚁集团收购方正证券” 求证:不实消息
2024-03-01 16:44 -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3日破万亿
2024-03-01 16:36 观网财经-金融 -
央行: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将提高到5000美元
2024-03-01 15:39 人民币国际化 -
俞永福即将卸任,80后年轻化团队将接棒饿了么
2024-03-01 15:2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财政部:1月份全国共销售彩票575.64亿元,同比增长73.3%
2024-03-01 15:20 -
三大股指小幅上涨,沪指近一个月反弹15%
2024-03-01 12:34 观网财经-金融 -
2月制造业PMI为49.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2024-03-01 09:59 -
“靠大搞基建带动,印度上季度GDP同比增长8.4%”
2024-03-01 09:32 印度惊奇 -
今起2023年度个税汇算正式开始,需要注意什么?
2024-03-01 08:52 -
阿里云在打一场关于社会效率的价格战
2024-02-29 22:28 -
沪指重返3000点,个股涨回来了吗?
2024-02-29 22:22 观网财经-金融 -
8连板后再度澄清暂未涉及Sora,这两家公司大跌
2024-02-29 18:08 观网财经-金融 -
阿里云宣布史上最大力度降价,引发云计算价格战?
2024-02-29 17:50 观网财经-金融 -
年GMV首次突破2000亿元,唯品会涨超12%
2024-02-29 14:1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AI芯片第一股”去年亏损8.4亿,上市4年亏超33亿
2024-02-29 12:41 观网财经-金融 -
上海市委中心组举行学习会,央行行长潘功胜作专题报告
2024-02-28 20:25 上海观察 -
证监会召开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座谈会,公检法等部门与会
2024-02-28 19:29 金融圈 -
两天内多家公司或个人被证监会立案
2024-02-28 19:15 观网财经-金融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