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少宇:防疫的科学背后,处处绕不开政治
第四,中国目前全程疫苗接种在全球范围内位居前列,但依然有明显的短板。
中国民众对疫苗的接受度更高,“疫苗阴谋论”“疫苗有害论”没有在社会上大肆流行,因此全程接种率已经超过美、英、法等发达国家。
但可能由于中国疫情防控较好,相当一部分民众没有紧迫感,加强针的接种率反而落后于不少国家,而对奥密克戎侵袭下的重症保护来说,加强针也是相当重要的。
中国老年人的接种率更不容乐观。今年3月4日,中国疾控中心主任医师余文周表示,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较低,不足40%;另外,有11个省份的老年人基础免疫的接种率小于等于80%。这些老年人数据都低于全国总体水平。
最近香港的研究表明,当地奥密克戎疫情85.5%的住院病例和95.8%死亡病例来自于60岁以上老年人,而大约90%的死者没有完整接种过两针疫苗。
对于完全接种还打过加强针的年轻人而言,这类信息或许有助于在感染新冠时缓解焦虑,毕竟焦躁不安的心态也不利于自愈。但显然不能只从这方面看问题,新冠对未完全接种的老年人,还是有很大的现实威胁。
探讨新冠疫情要尊重科学,这当然是正确的,不能不顾科学蛮干。但引用科学研究的结论,要注意研究本身的背景条件,不能简单地套用数据,也不能片面引用对自己的观点有利的数据。最近舆论上的讨论非常热闹,不管持什么立场的人,很多都在用别国数据来为自己背书,却往往不交代数据获得的时间、各国的背景,这本身就是缺乏科学精神的表现。
有些人或许只是缺乏科学精神,但也不能排除有些人故意利用许多民众相信科学却不懂科学的特点,蓄意为了某些政治目的,大做文章,煽动舆论。
抗疫不只是科学,首先是政治
有两个最近很常见的说法是“要讲科学,不要政治化”,“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然而,防疫的重中之重恰恰是政治决策。科学只能负责提供其“专业”范围内的参考信息,政治的“专业”决策理当由政治家来做。
对于社会而言,即使有少部分人能从疫情防控中获利,总体来看还是一件不得不考虑如何分担损失的事。亲人不幸亡故是损失,封城经济停摆是损失,“共存”后商业万一不景气也是损失,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考虑让哪些人承担多少损失,这显然不是科学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不同社会对死亡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生命的价值是否能够衡量,该如何衡量,也是政治问题。
英国目前每天新增的因新冠死亡人数为150左右,每百万人口为2.34,大部分人及其亲友确实都不会感受到直接的威胁,因此许多民众连口罩都不戴。
英国人口约6700万,就按7000万比14亿的人口比例简单估算下,中国每天也要因新冠新增死亡3000人,每月就是约9万人。
当然,如前所述,这样的套用是不恰当的,中国即使与病毒“共存”,也不大可能像一些西方国家那样完全“躺平”,而会继续执行公共交通戴口罩、进入商场测体温等政策,可以减缓病例的增加,从而减少单位时间新增的死亡数字。
我们看上去可以通过已有的实证研究来估计这些措施可能的效果,但民众心态也会导致措施执行不到位,比如口罩不好好戴。当你增加参数,而每个参数浮动的范围又比较大时,结果很可能“随心所欲”,科学意义就不大了。
但是这里为了讨论方便,就给死亡数打个极限折扣,几乎一折吧——哪怕每月只有1万位新冠患者死亡,很可能依然对社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要知道,现在中国累计也只有4000多位新冠患者死亡,一个月就比累计量翻倍还多。
注意这还只是设定一个“极限折扣”,实际情况很可能更糟糕;这还只是一个月,看到几个月累加的数字后呢?要判断普通民众在这些设定下做何反应,是否会导致社会动荡,并非医生或科学家能做的“专业工作”,而是要靠政治判断。
同样人心难测的是,即使支持“共存”的人,万一自己染病或家人不幸身亡,很可能又变卦了。当然我们也不用去苛责这样的人,这是人性使然。但问题在于,“共存”舆论看上去有不少人支持,如何分辨坚定和不坚定的支持者,真正把握民意的变化,也不是医生或科学家能给出答案的,社会调查恐怕也难以通过精巧的问卷测出潜在变卦者的比例。
再举个例子,“居家隔离”还是“方舱隔离”,也是最近人们讨论的热点。
标签 新冠疫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我爱你,中国》原唱叶佩英逝世,享年87岁
2022-04-08 07:26 -
武警将接管上海社区?造谣
2022-04-08 07:21 网络谣言 -
上海网信办:进一步查处网络圈群造谣行为
2022-04-08 07:06 网络谣言 -
随申办“核酸码”功能上线,明日起在浦东新区试用
2022-04-07 22:55 抗疫进行时 -
孙春兰在沪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紧盯封控、流调、转运等重点环节
2022-04-07 22:42 抗疫进行时 -
上海规模最大方舱医院即将投运,市长龚正检查工作
2022-04-07 22:15 抗疫进行时 -
胡春华主持召开就业形势座谈会
2022-04-07 20:28 -
香港浸大前学生会长被判9个月:拒捕、意图妨碍司法公正
2022-04-07 19:52 香港 -
上海通报两起疫情防控不力典型问题,两人被处理
2022-04-07 18:25 抗疫进行时 -
美财长威胁“若武统,必制裁”,中方驳斥
2022-04-07 16:40 两岸关系 -
北京:非必要不出京,老人和儿童尽快接种疫苗
2022-04-07 16:21 抗疫进行时 -
广州:省外来穗货车司机闭环管理后每人每趟可获补贴100元
2022-04-07 16:11 抗疫进行时 -
青海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李杰翔被查
2022-04-07 15:27 高层人事 -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328637.3万剂次
2022-04-07 15:11 抗疫进行时 -
买卖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当宠物属于犯罪?两高发布司法解释
2022-04-07 14:5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无锡一居民楼发生爆炸并坍塌,2人受伤
2022-04-07 14:48 -
多架次运-20降落上海虹桥机场
2022-04-07 14:33 抗疫进行时 -
人民日报评超龄农民工:相关政策最好留足“缓冲期”
2022-04-07 14:10 聚焦三农 -
网民称因30万彩礼分手,甘肃正宁:已限高8万,但治理难有抓手
2022-04-07 13:57 婚姻故事 -
不认缺电还称“电费太便宜”,台网民怒了
2022-04-07 13:54 台湾
相关推荐 -
“中国40天没从美国进口LNG,澳企却拿下大单” 评论 76英法威胁俄罗斯:小心点,我们还有很多牌可打 评论 339想得挺美:收中国的钱,反哺美国“冠军” 评论 258多家美企施压中国供应商降价,“中方不会容忍” 评论 394升级!美防长撂狠话,胡塞:瞄准所有美军舰只 评论 220最新闻 Hot
-
“中国40天没从美国进口LNG,澳企却拿下大单”
-
哄特朗普改口,共和党人故意说:这么做会让中国变富…
-
俄军官:已控制库尔斯克州几乎所有定居点
-
SpaceX确认龙飞船已脱离国际空间站:将带回两名滞留宇航员
-
日媒紧盯:中方又要出手了?
-
英法威胁俄罗斯:小心点,我们还有很多牌可打
-
想买中国钴又不想交美国税,“这样总行了吧”
-
特朗普要承认克里米亚为俄领土?
-
“美国喉舌”遭“断粮”后找欧盟,不料…
-
事关DeepSeek,美商务部邮件曝光
-
瑞典:欧盟不救助,中国就要掌控了
-
白宫发言人乐了:不还,没我们,法国人还在说德语
-
乌士兵回忆“恐怖片般”撤退:一切都结束了
-
战火重启?以色列对加沙发动大规模空袭
-
特朗普:拜登的赦免令无效,因为他是用自动签名笔签的
-
前亚洲首富的另一面:捐款培训120万农民,直斥“占中”自毁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