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少宇:李冰冰被扎喷血,护士为什么没有被打
关键字: 李冰冰被扎出血李冰冰李冰冰被扎李冰冰生病李冰冰高烧李冰冰出血外国医闹虽然政策的出发点是“夜间出行安全”,但对于光天化日的情况当然也是有效的。那么具体哪些行为可能会被起诉呢?
(来源:http://www.qld.gov.au/law/crime-and-police/crime-prevention-and-statistics/a-safe-night-out-and-banning-notices/a-safe-night-out-at-work/)
·咬人
·吐口水
·抛洒体液、投掷粪便
·任何严重的肢体侵害
·携带武器或假装携带武器
挺全乎,一看就是接地气的。国内许多激情式医闹与职业化医闹的行径,如果照搬到布里斯班,铁定是要吃牢饭了。不过好像没有说不能摆灵堂……Naive,真闹起来,政府起码能用这个《公共秩序法》治你。
其他发达国家也差不多。比如铁腕治国的美利坚,今年就收拾了两个中国医闹。“夫妻俩带孩子去美国给孩子看病,因急诊发生纠纷……用手掐护士脖子,后警察制服打人者,用枪托把其手臂砸断(折)了。警方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法:一、打人者在美国被起诉二级谋杀;二、打人者被遣送回国,20年内不能进美国。打人者的老婆尝试私了,被美国警方知道后逮捕,遣送回国。”
在美国国内某些
“恶之花”盛开的凶险的地方(其实下面这个案例就在费城……),医院和警察更是高度紧张。以下是@Azure豹提供的案例片段:第一次是没有安静等待,第二次是拽了……一下……肩膀,警察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围上去,最后还连累同伴被装进警车带走……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没法一一列举。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并非崇洋媚外,很多其他国家连起码的治理都没有,没法讨论),对医闹基本都采取“零容忍”态度,轻则逐出医院、赔钱消灾,重则送进监狱、思考人生。
或许有人会认为,国内医院太差了,国外医闹少不仅是“严刑峻法”的作用,也是因为他们的医护人员医术高超,态度亲切,所以医患关系总体良好。
别逗了。论糟糕的医术,李冰冰的血是见证;论漫长的等待,上面那位“醉酒哥”和爆料人都是见证(急诊等了四小时)。当然也有个别患者夸赞国外医护人员态度很好,但不说sorry的不是也有吗?
回到澳洲,@悉尼印象 微博曾经整理了一大堆华人看病的血泪史,笔者截取一些以飨读者:
这里面既有普遍的等待问题,也有各种误诊的案例,除了最后与患者一起google的例子,根本看不出啥“医患鱼水情”。
说白了,医护人员在全球都处于稀缺状态,好医生去哪都不愁找工作,而护士一直是澳洲技术移民的紧缺行业。虽然去年传出护士供过于求的现象,但因为很多护士接近退休年龄,很快护士还会短缺。悲观地说,在这样的供求关系下,不可能给每个患者提供百分之百满意的服务。那个澳洲护士或许可以接受下再教育,下次记得说句“sorry”,但医患问题不存在治本的方法。
既然一切只能靠治标,这些发达国家法治成熟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普通人还是知道国家机器有多厉害的,患者对医生再不满,一般也只能走司法途径,不敢造次。
好在中国的法治建设正在慢慢跟上,一方面健全医疗事故鉴定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切实保护医生及其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医护人员稀缺的大背景下,为尽可能多的患者提供可靠的医疗保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51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198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91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10“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