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远征:这次人民币没有随美元亦步亦趋,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
亚洲金融危机后,日元国际化的进程就大幅放缓,人们开始寻找其他形式的本币化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借鉴欧洲经济共同体形成欧元的经验,提出了“亚元”的设想。欧洲经济共同体从经济一体化走向货币一体化的经验表明,在自愿基础上的本币化进程是可行的,但是形成超主权的共同货币却需要苛刻的条件。就东亚的情况来看,这些苛刻的条件并不具备,亚元形成的难度极大。相比之下,以一国主权货币充当区域货币则是一种较好次优选择,人民币开始进入视野,形成了国际需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东亚地区更加意识到本币化的重要性。中国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进而又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体。如前所述,如果一个国家的GDP占全球的比重足够大,贸易比重占全球的比重足够大,对该国货币用于国际交易的需求就会越大,从而成为国际货币潜在提供者,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浪高过一浪。
为满足日益高涨的人民国际需求,2009年7月2日中国决定正式开始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这个角度观察,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为纠正东亚的三个错配问题开辟了新的前景,而且促进了东亚地区强劲、平衡、更可持续的发展。
目前东亚国家和中国相互都是首要贸易伙伴就是最好的例证。也正是这个原因,推动着人民币国际化从跨境货物结算起步,经过服务贸易和直接投资,已向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融资工具上发展,并进入储备货币行列,目前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五位国际储备货币。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发布的人民币月度报告,人民币连续多月稳居第四
人民币锚货币的迹象明显,清迈机制被重新提上日程
观察者网:人民币在世界,尤其在东亚地位的上升,是不是意味着人民币至少在东亚己具备成为锚货币的外部条件?
曹远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么说。2025年3月SWIFT最新发布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人民币支付稳居第四。2024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达64.1万亿元,占中国国际收支总额的53%,首次超过美元成为中国跨境交易的主要结算货币。
从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广度,尤其在东亚地区的深度来看,人民币已经开始在发挥类似锚货币的作用。特别是在最近因特朗普对等关税所引起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我们看到一些新迹象,包括东亚在内,周边有的货币如澳大利亚元、俄罗斯卢布等不是跟着美元涨落,而是跟着人民币涨落,这意味着这些货币开始盯住人民币了,显示出人民币开始成为这些货币的锚,至少是锚之一。
然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人民币要全面发挥锚货币的作用,还有赖于己形成的东盟十国+中日韩清迈机制的深化。
所谓清迈机制是东亚国家反思亚洲金融危机的产物。如前所述,东亚的三个错配凸显了本地区的金融脆弱性。东亚地区缺少以本币计价和支付的金融市场,只有通过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开启本币化进程以形成统一的金融市场,才能解决其“货币原罪”所带来的脆弱性问题,才能避免亚洲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
为此,东盟十国与中日韩三国(10+3)于2000年建立了“双边货币互换机制”,即清迈机制(CMI),共同约定在东亚地区短期资本急剧流动时相互提供干预资金,交换经济和外汇方面的信息,建立预防货币危机的监督机构,成立备用贷款基金。由此,“清迈机制”使东亚货币金融合作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
2003年,鉴于“双边货币互换机制”存在着松散、不易形成合力的缺陷,中国提出了“清迈协议多边化倡议”,通过成立自我管理的区域外汇储备库(SRPA),来应对美元流动性短缺所带来的国际收支危机。与此同时,为纠正期限错配,同年,10+3第六次财长会议提出了《促进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倡议》(ABMI),并经10+3央行行长会议决定成立亚洲债券基金(ABF),鼓励和引导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清迈倡议多边化的进程,“清迈倡议”(CMI)升级为多边协议(CMIM),并成立了由10+3共同发起的亚洲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作为协调机构,发挥类似亚洲IMF的功能。相应地,2009年亚洲外汇储备库的出资规模和结构、份额分配、货款额度、决策程序及监督机制得以确认,2010年开始运行。
清迈倡议多边化安排使东亚地区经济金融治理上了一个新台阶。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12年亚洲外汇储备库再次扩大规模,由过去1200亿美元扩大到2400亿美元。出资份额基本不变,中日韩三国仍占80%,但货款比例则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情况不同,设置了不同的标准,其中越南、缅甸、柬埔寨和老挝新东盟四国因其金融脆弱性程度较高,货款比例也高,为其出资份额的5倍。其他老东盟六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香港为2.5倍,韩国为1倍,中国内地和日本为0.5倍。其贷款条件比照IMF并与IMF货款绑定,但在IMF货款尚未申请下来前,亚洲外汇储备库可率先货款30%,以解燃眉之急,从而降低因短期外汇流动性短缺而触发货币危机的风险。
与此同时,亚洲债券市场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突出表现在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成长上。2009年以后,随着人民币国际需求的增长,在中国境外相继开创了人民币计价的点心债、宝岛债和狮城债,2016年向外资开放了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2017年又开通了中港之间的“债券通”,方便境内居民和投资者投资境外市场,既缓解了期限错配,也扩大了投资能力。
顺便指出,为了进一步克服期限错配问题,亚洲国家又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专门用于超长期的基础设施融资安排。
综上所述,可以想见,如果亚洲外汇储备库部分人民币化,将为东亚国家外汇储备多样化创造了条件,人民币因此可以更方便地进入对方倾备,进而更广泛地进入对方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如果亚洲债券市场落地香港并部分人民币化,并畅通中国居民投资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渠道,诸如包括越南南北铁路在内的泛亚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便有了新的融资来源。基建项目可以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并用于设备和工程建设能力,可加快项目的建设速度,雅万和中老铁路就是例证。
依此,不仅可以舒解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瓶颈,而且也会改善中国居民和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格局,为中国老百姓资产性收入的保值增值提供了新的选择,从而缓解东亚储蓄与投资的结构错配。
从这个角度观察,深化清迈机制建设,并将其由10+3扩展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巩固亚太经贸合作成果,防范金融风险,应对特朗普对等关税挑战的较佳选择。
在今年三月底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的专业人士都提出类似的关切,清迈机制重回公众视野。特别需要提及的是,4月8日,东盟与中日韩(10+3)财政和央行副手会召开,这次会议达成了完善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和亚洲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深化区域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及强化区域金融安全网建设等一系列共识。会议一致通过了在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下以人民币出资的法律安排。
中国出席东盟与中日韩财政和央行副手会,会议首次通过了在清迈多边化机制下以人民币出资的法律安排 央行网站
清迈机制的深化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了新的前景。我们说,尽管人民币已经在国际广泛使用了,但它主要还是用在贸易层面,更为突出的是它主要用在双边贸易层面,还没有多边化使用。
真正的国际货币是什么?不是泰国和中国做生意用人民币,而是泰国和韩国做生意也使用人民币,由此,人民币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广泛使用。那么,如果人民币成为东亚乃至“一带一路”储备货币,成为债券市场投融资的主要工具,人民币国际使用就多边化了。
人民币国际化,挑战仍然很大
观察者网:您刚刚还提到人民币的挑战也来了,那么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曹远征:我们注意到,自俄乌冲突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减少对美元系统性依赖的“去美元化”现象,“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蓝子里”成为普遍的做法,国际上对人民币的需求开始强劲。
这次特朗普加征对等关税,不仅美元的风险在加大,而且出现了国际货币体系“换锚”的可能性,人民币的国际需求因此大增。这固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机会,但更是对中国金融体制的挑战。
第一,现有的国际货币都是可兑换的,但是反观人民币,在资本项下尚不可兑换。于是,人民币现在的国际化,是在不可充分自由兑换的基础上进行的,从而出现了人民币虽可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但不能自由使用的问题。这种种情形不仅在历史上尚无先例,而且带来一个经济学疑问:不可兑换的货币,其国际使用究竟可以走多远?换言之,人民币的兑换性问题还横亘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面前。
第二,一国主权货币作为国际货币,必须有稳定的逆差形成机制。没有稳定的逆差,对方手上不可能正常地获得该货币,也就没法进行国际交易,没有逆差形成机制,也就不会有稳定的预期,就不能做为锚货币。美元如此,一旦人民币做为国际货币,也是如此。
然而,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逆差意味着什么必须要想清楚,特别是中国出口部门就业巨大,如果经常项目也就是对外贸易常年巨额逆差,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在这个约束条件下,可行的选择只有资本项目逆差,但对外投资或贷款的稳定逆差如何形成仍然是个难题,当年日元“黑字环流计划”就卡在这里,使日元国际化功亏一篑。前车之鉴,应当深思。
第三,汇率和利率是平价关系。当一国主权货币作为国际货币,其利率就是汇率,而利率是一个深度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产品不断交易的产物,体现为国债收益率曲线。
由此,一个有深度的并对外开放的金融市场十分重要,各国金融机构在这一市场相互交易主权货币标的金融产品,由此使该货币利率传导到整个世界,而该国的中央银行在这一市场上通过调控主权货币供应量履行其国际流动性补充义务,从而成为全球的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责任。
然而,中国的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市场的深度有限而且还没有对外开放。
综上所述,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前提是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也是在这个历史趋势下,去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金融强国建设的任务,体现在“五个方面”,表现为“六个强大”。在这“六个强大”中,建设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资本市场、强大的货币,这三者与人民币国际化紧密相连。
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对外开放的前提就是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这条规律仍然适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A股五月开门红:沪指涨1.13%收复3300点
2025-05-06 15:15 金融观察 -
Temu停止中国直发美国业务,全面转向美国本土仓库销售
2025-05-06 14:4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新裁决!恒大清盘迎来关键进展,许家印仍拒绝披露个人资产详情
2025-05-06 14:37 观网财经-房产 -
生产“可拆卸服饰”手办被定淫秽物品,工厂12人被判刑
2025-05-06 14:21 观网财经-消费 -
央行今日净回笼资金6820亿元
2025-05-06 14:19 金融观察 -
创纪录!香港金管局又斥资605.43亿港元购买美元
2025-05-06 08:47 香港 -
小米智驾更名辅助驾驶;英伟达正设法继续对华出口;淘宝闪购外卖日订单量破千万
2025-05-06 08:40 产业万象 -
Momenta 牵手Uber ,推进国际市场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2025-05-03 17:14 观网财经-科创 -
小米首个推理大模型开源
2025-05-02 16:19 观网财经-科创 -
中高端男士不够用了?报喜鸟净利暴跌三成
2025-05-02 10:44 观网财经-消费 -
“淘宝闪购加码即时零售,或与京东、美团争夺份额”
2025-05-01 14:5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规定》
2025-05-01 07:29 观网财经-科创 -
茶咖日报|郭谨一卸任瑞幸咖啡董事长;星巴克中国二季报亮眼
2025-04-30 19:58 观网财经-消费 -
不内卷,“90后”开的中国工厂靠什么脱颖而出?
2025-04-30 17:48 -
三星芯片业务利润暴跌:美对华管制正损害业务
2025-04-30 15:51 观网财经-科创 -
魅族新机撞脸华为三折叠,将搭载国产5G芯?
2025-04-30 15:39 观网财经-科创 -
迪卡侬再被传出售中国业务部分股权
2025-04-30 15:26 -
盒马最新报告:东北烧烤最受追捧的前10个城市,南方占了8个
2025-04-30 14:46 观网财经-消费 -
Q1营收同比增20.6%,美的海外何以依旧高增长?
2025-04-30 14:1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阿里再度加码即时零售
2025-04-30 13:32 今日财经
相关推荐 -
“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评论 73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评论 122俄乌刚谈完,这五人又凑一块急call特朗普 评论 139美企“哭诉”:中方审批严格,我们没库存了 评论 280最新闻 Hot
-
台“邦交”危机再起?“不意外,转向或已近尾声”
-
“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
克宫:“普泽会”有可能,只要…
-
小米汽车回应“部分SU7前保险杠形变”
-
恶意传播涉刘国梁不实信息,杜某川、汤某被处罚
-
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
美军高官急眼:中国在拉美居然整了10个,没人管…
-
无法一一谈判,特朗普放话:将被单方面加税
-
湖南怀化舞水河近期出现大量死鱼,当地回应
-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白宫急了:这是政治决定
-
俄乌刚谈完,这五人又凑一块急call特朗普
-
美国开始筹备阅兵了:预算3.24亿,6600名士兵参加
-
孙杨、潘展乐将同台竞技争冠
-
英伟达:下季度,给中国最新特供版
-
美企“哭诉”:中方审批严格,我们没库存了
-
特朗普:想访问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