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世界流行一个新词:道德信号
关键字: 道德信号道德释放道德信号默克尔难民道德与情绪的关系比较微妙。《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说,一旦感到不高兴,你就道德了。这句话用在今天的网络世界挺恰当:那里充满不高兴,所以也充满道德。
英语世界最近流行一种表述:virtue signalling,意思是释放道德信号,以某种言论显示自己站在道义一方。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13日发表一篇文章《全球精英是怎么背弃国民的》(How Global Elites Forsake Their Countryman),以德国总理默克尔单方面宣布接纳难民等事例分析欧美政商精英如何脱离本国民众,如何为了道德上的正确无视民众承担的代价。文章称,底层民众“abandond by their leaders' selfishness and mad virtue signalling(被领袖们的自私自利和疯狂释放道德信号的行为所抛弃)”。
英国作家詹姆斯·巴塞罗缪自称是virtue signalling的发明者。他在英国《旁观者》周刊发表的The Awful Rise of "Virtue Signalling"(《道德信号的可怕流行》)一文中举例说:如果某人说“我讨厌《每日邮报》”,那暗示此人关心穷人;如果一个男人说“《太阳报》第三版真是低俗不堪”,那暗示他尊重女性。他指出,道德信号往往涉及对某种事物的憎恨。这是一种伪装:强调憎恨其实是反衬自己有多么正直,毕竟多数人不好意思直接肯定自己。推特网站是释放道德信号的好地方,用140个字表达愤怒远比理性论证或者实际行动来得容易。他在文章结尾说:拉塞尔·布兰德(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英国艺人和作家,有“资本主义比‘伊斯兰国’组织制造的苦难更多”等名言)或许是道德信号的终极化身,他怒得简直要炸了。老天,他一定是个好人!
通过社交媒体表达愤怒、支持或者其他情绪无可厚非,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个“公共空间”,让沉默的大多数人有了发声的渠道。但是,道德信号的问题在于,它的重点不在于说的是什么,而在于是什么人在说。这有点像基督教的历史:斗争与其说围绕是否虔诚,不如说围绕是否“显得”虔诚。道德信号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无关,而在于标榜自己正确、正派和正义。表达者关心的不是讨论对象,而是自己的道德优越感(self-righteousness,holier-than-thou status)。
放眼网络世界,道德信号比比皆是,从时事政治到娱乐八卦,人们忙着站队表态,有时甚至被迫抒情(mandatory emoting),努力把自己的虚拟化身(virtual avatar)打扮得更美。道德信号的泛滥和道德的稀缺相映成趣。(赵菲菲)
- 原标题:道德信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孙武
-
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16“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37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37“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86“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评论 193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