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昉: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老一小”问题
最后更新: 2024-12-26 08:44:42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中国人力资本在具有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一些独特特点,其中蕴含中国特色。
第一,少年群体及青年就业人群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在24岁时达到峰值。
根据相关研究文献,中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普遍呈现出类似趋势:即在24岁左右受教育程度达到最高点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逐渐下降,形成一条向以下递减的曲线。
这一现象在发达经济体中并不存在。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分年龄段的受教育年限系较为平坦的水平线,24岁与64岁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基本相当。
中国尽管教育发展曾相对滞后,但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实现了快速的赶超,每一代人的受教育程度均超过前一代。因此,中国的受教育年限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尤为明显。具体而言,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在2000年为9.8年,2010年增至10.1年,2020年达到11.3年。数据提升看似不多,但实则意义重大。需知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每一点提升都凝聚着巨大的努力与投入。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间所取得的进步,无疑是十分显著的。同时,整体受教育年限的提高较快,就会在代际或队列之间产生较大差距,使受教育年限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表现出来。
人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力资本的代理指标,是用计量方法观察就业技能及其回报的重要变量,但并非唯一变量。工作经验同样对人力资本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工作经历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提高。在中国,受教育年限与工作经验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关系:青年人群受教育年限较高,但缺乏工作经验;而大龄劳动者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受教育程度较低。
从这一角度来看,中间年龄段的人群可能在两者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既具备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又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形成更为优越的人力资本。基于这一观察,我们提出一个假说:劳动力市场的匹配度与年龄具有倒U字形曲线关系,即中间年龄段的人群在市场上的匹配度最佳。
中国就业人口受教育情况来源:第一财经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整理
我们用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这一假说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劳动者的就业率分年龄来看,确实呈现出倒U字形曲线——青年时期就业率偏低,中年时达到最高点,随后下降,到大龄时期就降到比较低的水平。这一结果充分验证了我们的假说,即劳动力市场的匹配度与年龄呈倒U字形关系。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在发达国家,青年就业群体和大龄就业群体同样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困难。例如,24岁以下的青年就业群体更容易签订“零时合同”(编者注:即雇主不保证提供固定的工作时间,员工只有在被要求工作时才工作,并且只对实际工作的时间支付工资。),而60岁以上的人口一旦失业,再就业的难度比其他人群要高1倍。这些现象都进一步支持了我们的假说,即匹配度的倒U字形曲线在劳动力市场上是成立的。
因此,U字形的劳动年龄人口分布和倒U字形的劳动力市场匹配度,即构成了一对矛盾。它们在中国当前发展阶段下同时存在,带来了特有的与人口相关的劳动力市场特征和结构性就业矛盾。
中国目前是否处于最接近U字形的人口分布上,我们尝试用最简单的人口变化来进行分析。1990年时,青少年人群比重最高,到了2005年,当年的年轻人开始在劳动力市场上成为中年,再到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这部分就到了大龄群体中。即便不是学人口学专业的,如果需要理解人口趋势和特征,可以采用一种理解人口动态的分析方法,即借用回声的概念。
想象一下,当你在群山环绕中发出声音,声音会在对面的山壁上形成回声,然后反射到你身后的山壁,再次形成回声。每一次回声都源自你发出的声音,但逐渐减弱。你发声时是婴儿潮,第一次回声象征着上学潮,随后是就业潮,再往后则是养老潮。这些回声虽然会逐渐减弱,但它们的发生是必然的。因此,到2035年时,中间年龄段人群相对于其他任何时代都是最少的。这一趋势使得U字形特征成为这个时期的最突出特点,“一老一小”成为最重要的就业矛盾。这是我们观察到的现实,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应对之策:加大加快人力资本培养和公共就业服务
在U形人口年龄结构与倒U形人力资源市场匹配所产生的反差背景下,如何解决中国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我从人力资本培养和公共就业服务两个方面入手,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第一,政策工具箱的充实与贯通。
我们首先需要转变一个传统观念。过去,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在涉及就业时,主要遵循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只要通过刺激经济、创造足够的需求,使经济回到潜在增长水平,就能消除周期性失业,实现充分就业,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然而,在经历了如疫情等冲击后,即使采取了刺激性政策,经济有所恢复,可能面临的却是更高的自然失业水平。这是因为短期冲击叠加人口结构新特征,如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年龄人口趋于U字形分布,都可能影响就业市场的恢复。因此,仅仅依赖原有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公共就业服务、劳动力市场功能完善,以及相关体制机制改革等其他政策工具。
这意味着,结构性改革手段与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工具应相互结合,长期的工具与短期的工具应协同发挥作用,共同构成一揽子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箱。
也就是说,除了关注菲利普斯曲线,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标准政策工具应对周期性失业外,我们还应关注贝弗里奇曲线,扩充和贯通长期化政策工具以应对结构性矛盾,降低自然失业率。对于疫情后复苏而言,这样可以事半功倍,提高充分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 原标题:蔡昉: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老一小”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得益于AI?苹果和台积电的股价都在创历史新高
2024-12-25 21:21 观网财经-科创 -
网友曝小米将大规模裁员,小米王化:造谣者百分百赔钱
2024-12-25 21:14 观网财经-科创 -
“关键的一大步”,首款国产DDR5内存上市
2024-12-25 17:53 观网财经-科创 -
健身龙头威尔仕闭店近八成:上千人讨薪,有幸存门店连厕纸都断供
2024-12-25 17:26 产业万象 -
嘲讽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个网红被禁止关注
2024-12-25 16:0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被曝逼商家“选边站”,亚马逊急了?
2024-12-25 15:45 观网财经-海外 -
中国云市场重回两位数增长,阿里、华为、腾讯占70%份额
2024-12-25 10:51 观网财经-科创 -
腾讯辟谣微信“送礼物”纪要:不要给我们定商业计划了
2024-12-25 10:3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1亿元,中国邮政正式涉足无人机制造
2024-12-24 18:55 低空经济 -
全球科技封锁加剧,中国量子计算如何追赶?
2024-12-24 18:35 观察者头条 -
受贿1776余万,工行原纪委书记刘立宪一审被判八年
2024-12-24 17:08 廉政风暴 -
饿了么、京东、美团争相加码,前置仓之争再升级
2024-12-24 16:26 -
越来越容易打到“臭车”?滴滴致歉
2024-12-24 15:3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代购在厕所分装蛋糕?广州山姆回应
2024-12-24 15:29 观网财经-消费 -
蚂蚁集团重大调整,支付宝再战“超级APP”
2024-12-24 15:28 -
京东公布年终奖方案:京东零售平均17薪,A+可达20薪
2024-12-24 15:14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国家发改委:实行“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品牌化管理
2024-12-24 11:09 观网财经-宏观 -
黑神话上榜Steam年度最佳游戏
2024-12-24 10:59 观网财经-消费 -
郭明錤:苹果M5芯片已进入原型阶段
2024-12-24 10:46 观网财经-科创 -
年产500颗,我们去吉利卫星超级工厂看了看
2024-12-24 10:45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欧盟想一石二鸟,结果可能两头空” 评论 0印度财长:对美贸易谈判有两条“非常大的红线” 评论 92欧尔班炮轰:是欧盟搞的鬼 评论 203欧洲车企求助武契奇:找中方说个情 评论 172澳官员那个酸:大家只记得中国,可我们也出了钱的 评论 72最新闻 Hot
-
“欧盟想一石二鸟,结果可能两头空”
-
对美让步?欧盟否认:不会容忍外国干预
-
最新数字:以色列袭击致伊朗935人死亡
-
印尼提议:可以和美国共同开发关键矿产
-
“尹锡悦执政时期,韩军确曾派出无人机侵入平壤”
-
欧尔班炮轰:是欧盟搞的鬼
-
美媒曝伊朗官员私密通话,白宫急眼
-
欧洲车企求助武契奇:找中方说个情
-
特朗普这番涉华回答,让拱火的主持人都语塞了
-
美国想谈判,伊朗开出条件
-
特朗普最新表态,“日本梦碎”
-
5年了,美国驻土耳其大使:年底前解决
-
他“反水”后宣布不寻求连任,特朗普欢呼
-
特朗普盯上他了:如果他乱来,就别想拿到钱
-
“世纪罪行”!以色列在加沙搞种族灭绝,美国在“递刀子”
-
两名共和党议员“反水”,特朗普点名:犯下大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