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生:凯恩斯主义后遗症带来中国经济的“灰犀牛”
关键字: 灰犀牛凯恩斯主义经济衰退钱荒本币贬值【描述不可预测重大事件的词汇“黑天鹅”已经为人所熟知。但危险并不都来源于“偶发”的“黑天鹅”,更多的是那些长久地视而不见的危机。这就是“灰犀牛”,它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人人都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但它一旦向你狂奔而来,爆发性的攻击力定会让你猝不及防。
2017年7月,《人民日报》在其头版的一篇评论员文章首次提到了这个词:“既防‘黑天鹅事件’,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
那么我们这个时代的灰犀牛究竟是什么?本文作者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灰犀牛,都是凯恩斯主义的后遗症。】
我们的灰犀牛
目前,经济至少存在两类“灰犀牛”,一类是由债务产生的,一类是由热钱产生的。前者譬如地方债务危机、僵尸企业、债务危机、表外业务暴涨、居民杠杆率迅速上升,后者譬如楼市泡沫、金融诈骗、表外业务泛滥、资本外逃、物价上涨。
这其中的内在逻辑,是资金会不断向社会少数人汇聚,少数人聚敛足够的资金以后,既不用来消费,也不用来搞实体产业投资,而是用于钱生钱。
当市场经济进入垄断时代,由于技术储备耗尽或者科技创新缓慢,垄断成型,导致经济长期在低位运行。为了维持经济在较高水平运转,政府采取凯恩斯主义政策刺激经济。于是,一面是政府(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不断注入货币,一面是货币迅速向少数人手中汇聚。
经济的两端,一端是债务总量不断增长,一端是四处乱撞的热钱不断增长。两端的需求完全对立,债务人最怕收缩货币(利息增加、不能借新还旧),要债权人停止热钱投机,则必须收缩货币。问题的严重性,随时间增长呈几何级数增长,债务随着时间流逝不断滚动增长,与之对应的是,总量四处乱窜的热钱也随时间流逝不断滚动增长。
现实之中,一方面是债务堆积。货币的单向流动,导致地方政府、僵尸企业、开发商无法顺利偿还债务。它们为了避免破产,必然不断借新还旧,或者寻找接盘侠。这必然导致全社会债务总量滚动增加,债务人在债务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无法解脱。
另一方面是债权堆积。拥有大量利润(债权)的少数人,知道政府不断注入货币,必然导致通货膨胀,所以他们决不会把手中的利润窖藏起来,而是会把这些利润投入到经济循环之中,进行投机。这些被投入经济循环的利润,就是热钱。如果热钱进入大宗商品领域,就会推高通货膨胀。如果热钱进入股票、房地产领域,就会推高资产泡沫。如果进入债务市场,就会延长债务链条,酝酿债务风险。
只要是市场经济,热钱就可以自由购买、囤积、炒作各种商品。这其中既包括承载着卢瑟们发财梦想的股票,也包括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生活所需的住房,还包括现代工业化社会所需的能源、原材料。热钱所有者财务极度自由,拥有比其他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更多的资本,更多的内幕信息,有机会参与制订国家经济政策。其他社会成员与他们在同一个市场中交易,只能被他们宰割。当热钱所有者判断经济形势即将迅速恶化的时候,还可以向海外转移资产,顺利撤退。
除非对所有生产生活必需品全部按配给制保证足额供应,并限制外汇贸易,否则热钱就有牟利(或者说制造金融风险)的机会——有钱没有票证买不了东西,有钱没有配额换不了外汇。
不过,那样的经济,显然不是市场经济,而是高度计划性的经济。这样的经济,冻结了大量的货币,一旦进入市场经济,难免发生激烈(甚至恶性)的通货膨胀。历史上,1930年代的德国曾经实现过,在不断增加货币供应的情况下,维持物价和汇率的稳定。不过那是在实行强制储蓄、消费品配给制、按计划生产和按计划进口等制度的背景下实现的。即使在这样,当时的德国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恶性通货膨胀和马克贬值的压力。
这就如同一个病人一方面内脏缺血,随时可能导致缺血性坏死;一方面脑溢血,同样随时可能死亡。为了避免内脏缺血,还要不断输血。债务这边要输血,避免债务危机,稍稍收紧银根,就可能导致钱荒,债务人无法继续借新还旧,后面就是金融危机。
钱荒的诞生
要避免金融危机,可以通过央行放水,允许全社会的债务总量不断增加,也可以让社会中比较强的强者可以向更弱的弱者转移债务。
但是,如果为了避免债务危机不断输血,经济的另一部分就要溢血——泡沫、金融诈骗、表外业务泛滥、资本外逃、物价上涨。
对患者来说,无论是内脏缺血,还是脑溢血,两者同样致命。维持一面的不出问题,就无法避免另一方爆发危机。输血,还是不输血?这是一个需要极端慎重的问题。
债务和债权两端同时告急,哪端出事都是致命的,但是从原理上看,最终只能保护一端,避免最恶劣的情况出现。一般来说,央行的最终选择是保货币,一旦爆发恶性通货膨胀,那么央行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不过,读者需要深刻理解这里提到的“最终”的含义。
如果要避免大规模崩溃,政府需要注入的货币量,至少要与债务人需要偿还又无力偿还的债务总量相当。否则,必然出现债务危机。这时,债务人可以不断借新还旧,避免崩溃。另一方面,多余的热钱,自然产生涨、沫的效果。如果政府注入的货币总量较多,就可能出现涨沫,如果政府注入的货币数量较少,债务人偿还债务之后,没有多少闲钱用于新增投资,那就可能出现滞涨、滞涨或者滞涨沫。
如果政府停止注入货币,陷入债务危机的社会成员,将无法偿还债务,必然导致债务体系全面崩盘,大批社会成员破产,资产价格雪崩式下跌,热钱廉价收购资产。如果政府继续注入货币,但是注入的货币数量较少,崩盘过程可能相对缓和,一部分社会成员破产,资产价格下跌,热钱可能在廉价收购资产的同时,继续投机生产生活必需品。
现实之中,某些国家处理凯恩斯主义的后遗症,往往选择的方案是少量注入货币,避免经济彻底崩溃,或者物价彻底失控。实际效果是,崩、涨结合,经济半死不活长期停滞。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赵晓明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9“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23“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2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3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8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