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之:“看不懂”的告别之作和“暮气沉沉”的宫崎骏
除去以上几点,《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给我更强烈的一个“不像宫崎骏”的特点,就是整个故事从以往经典宫崎骏时代那种有着明显左翼文化人情怀的设定变得保守主义和精英主义。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以往宫崎骏作品中但凡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男主,不是淳朴的工人阶级(《天空之城》里的鲁尔矿区小矿工),就是被压迫的少数民族(《幽灵公主》里被大和民族赶到深山里的阿依努人),就算是《千与千寻》里看着特别高贵的“白龙”,也是个打工一族……而这部作品里,作为“家族希望”和绝对男主角的那个小男孩,是宫崎骏宇宙中前所未有的“富贵之人”。这种富贵不是一般的富贵,是放眼整个日本顶级“老钱”的富贵。
《天空之城》与《幽灵公主》的男主和女主
电影开头,观众们都会被男主家族那栋华丽的“大宅”所吸引,那宏伟的气势、古朴的外形、雕梁画栋的装修,德川幕府时期这家人至少是个地方领主级别才能有这样的规格。接着上面分析的内容,到了明治维新时期,不同于大范围家道中落的武士们,以舅公为首的家族领袖从善如流,又成为脱亚入欧的急先锋,所以这栋老宅旁边又有了华丽的洋馆(家族主要成员现在就住在这里)和欧式的庭院——新时代继续发达。到了男主爸爸这一代,又有了自己的工厂,在东京有了产业,生产飞机上的部件大发战争财,在那个时期男主在乡下的同学们天天面有菜色停课劳动的时候,男主家依然养着一个团队的仆人,开着小轿车,从东京带来罐头、白糖、香烟给这些仆人们享用……此等派头出现在宫崎骏作品中,多少有点“细思恐极”。
男主给老宅里的仆人带来了战时非常稀有的罐头
这也是这部动画上映后口碑两极分化严重,争议很大的一点。有人指出,作者流露出和很多日本创作者很类似的那种“反战败”情节——“表面上描写日本人在战争中如何悲惨像是在反对战争,实际上不去探讨战争本身的非正义性,而是通过卖惨来表现日本才是受害者”。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反战吗?虽然作者确实把军国主义者描写得很坏很蠢,包括对于那个“父亲”形象的排斥,但另一方面,男主在遇到街上的军人时可是如同那个时代大多数人一样肃然起敬、垂手而立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反战败吗?显然也不是。因为作为战争的既得利益者,男主一家甚至都没有很惨——你说男主的妈妈死了?那是美国飞机炸的啊——他们一家依然过得相当滋润,战争结束,爸爸娶了小姨,弟弟出生,一家四口和和美美回到东京继续做人上人。
类似的情节,让我想到了曾经在中国广为人知的现象级日剧《阿信的故事》。女主阿信和她的丈夫龙三在战前是经营鱼店水产生意的,战争期间龙三因为搭上了哥哥的关系开了一家鱼类罐头加工厂,为军方生产了补给。阿信夫妇本身不支持战争,做生意只为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日本战败之后,龙三背负了深深的羞耻和自责,觉得自己为了赚钱充当了军国主义战争的帮凶,于是他选择去自杀结束了生命。当别人觉得那么多战犯逃脱了制裁,龙三这样的人无须负责时,阿信却在悲痛之余对龙三不逃避战争责任的行为给予高度肯定。
《阿信》的作者借女主之口表达了对那些“战败后反对战争”的人的鄙夷
和当年的日本左翼进步文艺相比,《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里男主一家这种直接生产战争武器,战争中依然体面,战争后不用负责的设定确实让人看到了一种“倒退”。不仅如此,剧情中还有一个设定非常有意思,那就是军国主义的那些代表,无论是主导者——食人鹦鹉还是帮凶白鹭,一旦离开了异世界的入口,飞进现实世界,立刻变了,变成了与人无害的普通鸟儿——叽叽喳喳好不热闹,也能和人和谐相处,融入大自然了——仿佛那些可怖的杀戮都只是幻境,既然回归了现实,那就可以从头来过,之前的恐怖一笔勾销,大家好好相处好好过日子了。
在异世界里凶残的杀人鹦鹉来到现实世界变成了只是随地拉屎“有点烦”的普通小鸟
面对曾经不堪的历史,在经历了80年这样漫长的时间以后,“都过去了”已经成为日本社会无分上下左右的共识。对于整个日本社会来说,“与其纠结历史的对错定性,不如焦虑未来何去何从”,或着干脆“摆烂”,既然曾经的梦想,无论是在军事上通过暴力征服成就“帝国伟业”,还是通过经济和文化控制和影响世界,如今都成了南柯一梦,“再去纠结这些有什么用”。
这样的情绪即使在最有“少年气质”的动画电影中也多有反应,被很多人视为“宫崎骏接班人”的新海诚,在之前的作品《铃芽之旅》里也透露出了浓浓的日本核泄漏事故后的伤痕和对繁华旧时光的缅怀。进入暮年的宫崎骏也难免陷入这种交织着旧日回忆和未来焦虑之中,像一个老人陷入思绪之中的喃喃低语。
很多人因为这最后一条批评宫崎骏,我觉得大可不必。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并不是只要表现那个时代,就必须把主题和重点放在“反思战争”,他有自由在不违背底线的前提下去讲自己想讲的故事,国内院线既然已经引进放映,说明在这个“政治的底线上”是经得起审核的。作为影迷也好,普通观众也好,实在没有必要按着别人的头去让别人拍自己想看的东西。反过来,对于中国人来说,当下日本精英阶层对于历史的态度摆烂与否、承认与否、焦虑与否,其实都一样。就像电影中那个摆弄着摇摇欲坠的积木的舅公,日本人不再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也主宰不了对于历史的定义权,更不用说那种更为含蓄的“隐喻权”了。
就像最近春暖花开大家都去观赏打卡的樱花,曾经樱花作为军国主义的象征在日本被广泛种植,又在日本战败后被试图改造日本思想的美国砍伐殆尽,重新和美国修好后又被当成日本民族的文化图腾而重新种植,又作为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的标志被中国引进广泛种植……其背后的“隐喻”不断变化,而在今天的中国人大可不必“苦大仇深”地被这种不断变化的“象征”牵着鼻子走,而是坦坦荡荡穿着中国的传统服饰,把它当作了古典美学的一部分,中国文化固有的一部分,作为一个锦上添花的背景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清明假期第一天,一组数据看出行新特点
2024-04-04 12:13 -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揭晓
2024-03-22 10:45 考古 -
民进中央:建议加大教育捐赠的税收减免力度
2024-02-28 15:48 -
近3000件文物首次亮相!殷墟博物馆新馆下周开馆
2024-02-19 14:05 考古 -
原来年味在这道文化大餐里……
2024-02-11 22:17 -
“苦恼的不是图案不够多样,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太过于丰富”
2024-02-11 07:27 春晚 -
“我代表泰国人民,向所有中国游客发出最诚挚的邀请”
2024-02-01 14:34 -
我“嘉”年货带回家,亲戚家的小孩都馋哭了
2024-01-30 11:22 爱申活·暖心春 -
何立峰: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2024-01-29 19:00 -
书生在官场的365天,建了座“不网红”的图书馆
2024-01-27 14:31 观察者头条 -
去年国外撤回大量中国学者论文,教育部:开展高校撤稿论文自查
2024-01-04 15:46 -
这次,他们要为“男声”正名!
2023-12-29 13:03 -
破译一个字奖10万元的甲骨文“悬赏令”,公布第二批获奖名单
2023-12-02 22:52 -
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考古取得新突破
2023-11-29 11:30 考古 -
7名干部集中轮训期间到私企内部食堂违规吃喝,官方通报
2023-11-10 11:40 廉政风暴 -
《无穷之路3》走进新疆西藏,“想对西方观众说,百闻不如一见”
2023-11-05 13:51 文化 -
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揭晓!中国作家获奖
2023-10-21 22:50 -
陈吉宁胡和平龚正出席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活动
2023-10-20 10:16 -
于和伟对话《坚如磐石》观众:别带偏了,黎志田还是坏人
2023-10-05 21:07 中国电影 -
“天时、地利、人和”,《这就是中国》越讲越精彩
2023-09-19 11:30 这就是中国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