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对外形象宣传,速胜论要不得,投降论也要不得
中国国际形象的建设,不能因为踏出了一步就开始提前狂欢,也不能因为只踏出了一步而沮丧不已。[全文]
-
关于低价团,我们业内有几个“潜规则”
年轻人不要,太老的不要;外宾港澳台不要,少数民族不要,老师记者律师不要;男的要但是不能多,孕妇和有疾病的不要;来自河南南阳和广东四会、揭阳的不要。[全文]
-
为什么中国单方面免签的多是发达国家?
向相信“中国崩溃论”的重灾区国家民众免签,是希望这些国家的老百姓能来帮助破除一下我国在海外碰到的舆论困局。[全文]
-
这张图,代表着中国在东南亚的三重输出
我2012年曾经来过一次,当地人对于中国的观感是发展很快的国家,假冒伪劣产品很多,除了成龙大哥没有什么有印象的东西。但现在的当地人,普遍觉得中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强大国家,甚至有印尼族的朋友们问我什么时候中国对美开战。[全文]
-
一到节假日旅游体验就会下降,怎么办?
从各次节庆旅游的反馈来看,大家的旅游体验其实是比较糟糕的,首要原因是人太多。对于我国几个公共假期旺季挤到死,平时空到死,旅游业有句玩笑话,说要是取消假日办和假期调休制度,中国旅游能往上提两个档次。[全文]
-
最近的出入境闹剧,韩国泰国怎么差距就这么大?
韩国人对华的心理关键词——“拧巴”。这种心态在30年前不会有,因为中国太穷,所以他们是一种“同为黄种人,帮扶穷亲戚”的心态;但这种心态在30年后恐怕也不会有,彼时中国经济若到达一个高度,他们会再次对实力服气。[全文]
-
防控放松,中国旅游在全球的口碑大战才刚刚开始
现在我国旅游业最需要做的,是口碑营销。入境旅游的海外宣传,绝对不是花大价钱找个外包公司,跑到纽约时代广场上花几十万元打几天户外广告就完事。这种外包分给几十万雇佣水军把数据刷得非常漂亮,但实际上根本没几个人在看。[全文]
-
在网上喷中国的韩国人,愿意来中国旅游吗?
除了越南、缅甸这种陆上接壤、边境沟通频繁的国家,韩国人在来华这方面多年来都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从中国出入境部门的统计来看,韩国人2019年创下了全民来华0.4次的超高频率,足见两国民间交往基础的深厚。[全文]
-
对东南亚人而言,来中国意味着什么?
东南亚各国间政经关系如何?老百姓如何看待中国?如果中国做了A,某国的反应可能是B还是C?这一点需要从大学的东南亚各语言院系发起,商界政界配合。系统性的研究他们,真正去下地打交道,而不是坐在房间里面天天搞翻译,如此我们才可以真正的把这一票国家拉到中国的战线上来。[全文]
-
疫情中的旅游业,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盲目乐观的情况在疫情初期非常常见,也怪不得他们,毕竟人在逆境中需要一些相信的东西作为精神支柱。如果公司一下子把人员全裁掉了,回头疫情消散又允许营业时,是很难快速建立起营业体系的。所以很多公司选择吊着强撑——然后就被疫情耗死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