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日本网友还在议论中国游客,生意人却很实诚
哪怕日本网民依旧普遍在新冠话题上对中国人有极大的偏见,但所有的生意人都会诚实地表示,非常期待中国游客能够再次回到日本,为日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全文]
-
这一回,东南亚将成最大赢家?
就目前咨询量来看,中国游客对日韩的需求仍然存在,但随着日韩对中国游客收紧入境措施,有不少人放弃了近期的出行计划,对此持观望态度。[全文]
-
最近的出入境闹剧,韩国泰国怎么差距就这么大?
韩国人对华的心理关键词——“拧巴”。这种心态在30年前不会有,因为中国太穷,所以他们是一种“同为黄种人,帮扶穷亲戚”的心态;但这种心态在30年后恐怕也不会有,彼时中国经济若到达一个高度,他们会再次对实力服气。[全文]
-
花几万暑期游学都去干啥?我采访了几个家庭
笔者的学生参观了美国6所名校,当地导游并不讲解,所以只是看看建筑。而好友女儿虽然只参观了美国的3所高校,但是5天的插班上课,可以在玩中学、在玩中体验美国学生的学习生活,顺便锻炼一下英语。当然了,两种形式都免不了购物环节的安排。[全文]
-
香港该如何站稳内地游客出游榜的C位?
在全世界都敞开大门欢迎中国游客的情况下,在区域内旅游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笔者认为香港不仅不能再出现负面新闻“赶客”的情况,为了处理好外地游客与本土居民之间的关系,还应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布局、不断提升旅游行业的竞争力。[全文]
-
中美建交四十年,旅游界却开始互相嫌弃?
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双方首脑刚在1月1日互致贺信,美国国务院没过两天便发布了针对中国的新一轮旅游警告,预警层级为“第二级”。贸易摩擦的阴云仍在,美国又在此时发布旅游警告,着实让人觉得尴尬。[全文]
-
中国偷渡客为什么瞄准了去日本的游轮?
入境免签制度实施以后,邮轮团的日本免签观光上陆许可证(电子材料)仅需游客提供身份证明、申请表格等材料。游客登船时,护照被邮轮工作人员收掉,下船前一天在邮轮上取回。但是,即使这样的严防死守也难保百密一疏。[全文]
-
中国游客吓跑美国邮轮?别逗了
近日,微信上一篇题为《震惊!诺唯真退出中国市场》的帖子以10万+的点击率,引发了业界热议。文章的意思很直白:诺唯真喜悦号之所以退出中国市场,是因为中国游客的素质不高,在享受自助餐服务的过程中尤其“吃相难看”。[全文]
-
我问你答:中国游客去日本,是否要去看看靖国神社?
又到八月十五日,日本战败纪念日。每当这一天,蠢蠢欲动的日本右翼都会把靖国神社当成他们的“水陆道场”。去日本的中国游客若想在东瀛了解日本右翼的精神内核,可否去靖国神社一观?[全文]
-
我问你答:来中国的外国游客为什么这么少
2005年至2015年,中国入境游客数量年均仅增长1%,且其中八成来自港澳台地区。中国怎么了,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四通八达的高铁网,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这些都不能吸引更多的外国朋友来中国看看吗?[全文]
-
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中怎能少了北极?我刚去那看了看
世界有三极,到目前为止北极点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抵达的地方。 全世界能抵达极点的破冰船,向普通人开放的只有俄罗斯的核动力破冰船“五十年胜利号”。几年前,中国被批准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在我们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北极应该是其中的一站。[全文]
-
朴槿惠下台了,你才知道中国对韩国经济有多重要
2016年韩国商品出口总金额4954.26亿美元,中国就占了1244.33亿美元,比例达四分之一,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韩关系一旦发生变化,开始对韩制裁,韩国的这些利益都将化作泡影,更重要的是中国完全有能力承受自己的损失。[全文]
-
动不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中国年轻人这么有钱?
2015年中国出境游人次达1.2亿,消费近2000亿美元。80后、90后游客约占中国出境游客总数的一半,境外开销则占总额的三分之二。反观美国“千禧一代”则被贷款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是为什么?[全文]
-
终于弄清,为什么陆客在台旅游出事这么多
19日下午,台湾桃园发生游览车起火事故,造成24名大陆游客不幸身亡。两岸相关单位已表示,积极处理善后,尽快安排罹难家属赴台。台湾网友也质疑,比起南来北往的客运,陆客团的比例应该相对较少,竟然反而出事率较高。这是为什么呢?[全文]
-
亲身经历| 遇到类似英国维珍航班上的遭遇,如何维权?
这件事让我想起初到英国时的遭遇。有次去一家保健品店买手霜,放在货架最外面的是试用装,我试了一下觉得不错,就从货架里面拿了一只。结账时一个女店员冲过来很粗鲁地告诉我,她看见我用的不是试用装,要求我把两只手霜都买下来。她不听我的解释,一直辱骂我。[全文]
-
“土豪”中国在致富路上迷失了?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这样定义“土豪”:“土”意味着土气和粗野,“豪”意味着奢华霸气。人人都想和他们成为朋友,却没人真喜欢他们。有人担心“土豪”一词会给中国带来负面影响。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土豪”一词因其带有讽刺、自嘲的意味,改变了中国人拘谨、刻板的僵化形象。[全文]
-
中国人去日本爆买,受益者到底是谁
如今,无论日本人愿不愿意,都得过中国的国庆和春节了——春节期间,东京各大商圈的“恭贺新春”字样和标识,再次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大多数指望中国客人大驾光临的日本商铺,并不懂得如何才能真正让自己在“日本购物必买TOP20”中占有一席之地。[全文]
-
“非礼勿亲!”聊聊这些年的东南亚旅游
中国女游客在泰国蛇园亲蛇不成反被咬的事件引起关注。东南亚旅游市场最容易满足出境游三大关键:签证、时间、钱。但近年来中国游客出境游的意外事件也时有发生,在此就聊聊这些年和东南亚旅游的事情。毕竟,本世纪初的“新马泰”一线成为经典。[全文]
-
日喀则日记:通往珠峰大本营的天梯
日喀则市定日县位于西藏西南边陲,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珠峰脚下,平均海拔达5000米。地广人稀的定日让我回想起4年前在甘肃西北小县城工作的日子,而大高原和戈壁滩的风味截然不同。如果说创下九项世界之最的青藏铁路是一条“天路”的话,曲宗公路则是“天梯”。[全文]
-
挽救法国夏季打折季就靠中国大妈了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根本无法想象中国大妈的战斗力已经到了何等惊人的程度。6月上旬我带着爸妈去欧洲玩——因为重点是玩,不是买买买,所以特意避开了折扣季。但团里的大爷大妈们才不管是不是折扣季呢,出手一样那么豪爽,随便去个店里刷掉1000欧元,眼皮都不眨一下。[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外交部:中方本着安全有序原则,着手试点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
这次,泰国副总理是用中文说的
-
“中国人到了”,排面!
-
“泰副总理将到场迎接”
-
“为了中国游客,马来西亚将在全国所有国际机场这么做”
-
波兰不跟:没理由特殊对待中国旅客
-
“中国游客将带来全球红利,美国或无法分得一杯羹”
-
“马来西亚欢迎中国游客,要确保不搞双重标准”
-
“美国仇恨犯罪吓跑中国游客”
-
某中国公民在伊朗违背当地公序良俗并炫耀,使馆发提醒
-
日本酒店老板:中国游客,快回来吧
-
文旅部: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旅游
-
文旅部重要提醒:别去澳大利亚
-
没了中国游客,欧美日商家不好过
-
两名中国游客在马尔代夫遭刺伤,中使馆敦促尽快缉凶
-
得益于中国等游客交易增加,韩国去年网络交易额创新高
-
美国确诊第3例:来自武汉,现在加州隔离
-
美英法日等多国加强对中国公民入境检疫
-
去年近960万大陆游客访日,创新高
-
两名中国游客在冰岛景点“飞机残骸”意外身亡
-
-
· 中国游客 ·
随着经济水平提高,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将旅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中产阶级的游乐趣味迅速膨胀,带动世界旅游业繁荣发展。然而这样的发展却让各国感到尴尬,外国人最为皱眉的是中国游客“素质”问题。大声喧哗、随意拍照,这自然存在部分“素质”问题,但别忘了交织其中的文化冲突、社会发展阶段,这些更为复杂的问题若用“素质”一言以蔽之,难免偏颇。“素质”本是人群间互相调和的最佳相处状态,需要时间去妥协,岂能一日建构而成。
-
游客花6千在泰国寺庙“请塑料佛牌”,旅行社回应
-
这个景区每年"挖出"百部手机,网友也想去挖
-
刚修完5个月,这段长城又遭破坏:旁边有好路驴友偏不走
-
拒付“小费”,中国游客一家遭印尼海关拒绝入境
-
民宿前台被辱骂头被砸出大包 平台拒提供客人信息
-
载有12名中国游客的大巴在清迈侧翻
-
黄山首例有偿救援:驴友为任性埋单3206元
-
刹不住车了!1死6伤,有人飞出7米
-
故宫之后 八达岭也要网络预约购票了
-
北京紫竹院“挖笋大军”被抓:挖60根才罚50元
-
世园会里金色小鸟被掰走 网友:拿去孵蛋?
-
国内游真比国外游贵?网友晒账本了
-
“干脆面”都被喂成“大碗宽面”了,还喂呢?!
-
掰断偷走百万年钟乳石 或只能拘10天罚500
-
“这才是国人出国旅游最美的姿态”
-
出国游比国内游便宜?胡锡进算完一笔账,网友不淡定了
-
花被折了,草地秃了,人还上树了…这样拍出的樱花照真丢人
-
奈良鹿咬人创新高 伤者多为中国人
-
女童掉进活动场 多只熊猫靠近围观
-
日本庆祝游客首超3千万 店主感叹中国人太有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