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斯克收购推特,不要对美国资本家抱有太多幻想
对美国来说,如果中国是最重要的敌人,那么把星链武器化、推特武器化是一个很大的采购项目,这是马斯克商业决策的最主要因素。[全文]
-
用户终于可关闭算法推荐,中国规定开世界先河
3月1日起,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等规定,贴近用户实际需求,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开启对具体算法加以监管的先河。这些规定如何能落到实处?[全文]
-
反垄断与元宇宙,看出中美的根本差别
数据是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网络效应和流量,那么数据价值的经营应该由具有公共事业属性的平台来接管,而在这个平台之上所提供的服务,那么就应该交给社会和市场经济来解决。马克思时代没有数据和互联网,但马克思对于殖民地很多观念都适用于互联网空间。[全文]
-
我们正在见证的,绝非贸易争端这么简单
前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办公室主任、前陆军上校劳伦斯·威尔克森毫不掩饰地明言,美军入侵阿富汗并长期驻军的重要战略目的就是遏制“一带一路”倡议、在新疆制造民族分裂和社会动荡。[全文]
-
特斯拉的数据“命门”,有什么破解之法?
由最高法的规定和说明可见,电子数据要成为民事诉讼中可信的证据,举证方需要同时保证数据来源和取证过程的可信性,在取证过程中通常需要司法或公证机关的参与。鉴于特斯拉事故相关的纠纷很有可能进入司法诉讼程序,特斯拉提供行车数据作为调查依据的严谨程度确实还有待提高。[全文]
-
谷歌“不作恶”?情报、军方、对华科技新冷战……
与中文媒体有意无意塑造的“不作恶”“远离军事”形象不同,谷歌从其诞生之初就与美国军事和情报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军事和情报机构开展很多项目合作,并吸纳了众多来自军方和政府的高级人才。[全文]
-
网上不能建国,但网络巨头已是政治实体
脸书早已不是一家单纯的商业企业。借助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控制,脸书已经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实体,能对主权国家的内部政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全文]
-
“科技新冷战”,美国智库把刀子都“摆”出来了
谷歌前CEO施密特领导的智库“中国战略组”炮制了一份报告,从中可以看到,美国科技界与政策界针对科技竞争已进行了全面思考,识别出了主战场和主要战斗方式,试图构建科技对抗的内外动员机制。他们已经“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全面谋划“科技新冷战”。[全文]
-
做到这一点,中国将引领互联网经济根本制度创新
西方科技行业中进步力量的代表,青睐去中心化的技术解决方案,恰好反映出在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框架中信任缺失的困境:政府在理念上被认为不可信任,企业在现实中被证明不可信任,于是只好将信任交给计算机系统和算法。[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