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网一周军情|陆产“斯特瑞克”和台产“渔船杀手”
关键字: 斯特瑞克zbl-0909式突击车雄风3误射不过09车族有两个极大的优点,其一是新一代装备的信息化程度显著较高,且包括侦察、情报共享等方面的能力远远领先于未经信息化改造的老一代装备,能够更好地在整个作战系统中依托上级火力和情报执行作战;其二则是轮式底盘带来的极佳的机动性,尤其是在有道路可供机动时,轮式车辆的机动速度要显著高于履带机动的装甲车辆。而且整支部队在底盘上实现通用化极大简化了备件类型,减小了后勤的压力。可以说,换装“大八轮”的机步旅比起原来的履带化装备,是一支更容易机动,也更容易部署投送的轻装机械化部队。
具体到第1集团军当面的统一祖国的军事行动上时,“大八轮”式的轻装机械化部队的使用思维明显就与传统的装甲部队不同。台湾陆军的地面部队尤其是装甲部队装备老旧,105毫米炮可以有效摧毁包括M60A3在内的所有台军地面装备,更使得09车族火力不足的问题在岛上无从体现。而与常规的坦克配合步兵战车,在炮兵掩护下实施正面突破的战术相比,轻型机械化部队更多依靠其灵敏的侦察和情报分享系统,对敌方防线上的弱点进行猛烈打击,并在打开缺口后,利用其快速的机动性能进行猛烈的穿插对敌军实施分割包围,从而瓦解对方的防线组织。台湾岛上交通条件较好,非常便于轮式的装甲部队实施迅猛穿插。在第1集团军编制内已经有重装甲的装甲旅和两栖机械化师的情况下,再增添一支高机动性的地面部队而不是简单地堆叠重装甲部队,在作战设想的角度上是更加合理的配置。
台军装甲部队老旧不堪又如此使用,留给我军坦克的目标并不多
不过在另一方面,这样的配置也有隐忧,那就是轮式装甲车辆的轻装甲防护在面对各类反装甲武器时的脆弱性。美军在伊拉克的经验已经证实,中型旅的“斯特瑞克”不仅在面对如反坦克火炮、反坦克导弹时容易受损,面对路边炸弹、RPG火箭甚至大口径机枪和小口径机关炮扫射时也会发生乘员伤亡和车辆毁伤,而这类武器原本在面对主战坦克或者步兵战车时几乎没有显著的杀伤力。台湾地区尽管枪支的拥有率远低于伊拉克等地,但诸如单兵反坦克火箭等装备同样装备到台军基层,而且实际在作战中出现的密度可能更大,09式车族一旦面对这样的火力,其受损的概率也会比重装甲部队大得多。同时因为台湾岛中央山脉的存在,台湾实际的作战地域主要是山脉两翼的狭窄地域,在这种环境下,实施侧翼迂回的空间几乎没有,实施穿插所需要的条件也相对苛刻。
轮式战车为了机动性总得放弃一些东西
快速投放、快速穿插,是“斯特瑞克”旅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既然如此,为什么第1集团军这样要承担攻坚任务的部队反而要弃重装换轻装呢?如果考虑到大规模两栖作战的参战次序,或许就能解释一部分原因。与1996年时假想的登陆部队要抗击台军优势装备甚至数量下的反复冲击不同,在需要第1集团军参与的大规模两栖登陆战中,第1集团军各部队中应该会以两栖机械化师作为先锋,在海军陆战队打开滩头阵地后泛水突击,建立稳固登陆场的同时建立完整的进攻出发占地;装甲旅作为集团军最重要的突击力量则会随后上陆,以其超过150辆96A1主战坦克的强大力量,引领登陆部队击破台军的反冲击部队(主要是台军的4个装甲旅,拥有上百辆CM-11/M-60A3坦克)并摧毁台军的主要阵地;机步旅上岸作战时,其最重要的目标已经不是击破当面严密防御的敌军防线,而是快速实施穿插突击,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结束岛上的地面战斗。在这种战斗强度不高,但推进速度极快的作战要求下,机动性强、火力也足够的09车族,自然成为这一阶段作战的最佳选择。
目前看来,第1集团军这几支部队的换装已经相继开展,最后的悬念,就落到了开始训练机降突击作战,但依然使用旧式坦克和装甲车摩步旅身上。关注这支部队的最后变化,我们也许就能真正厘清未来台海作战中解放军的全新作战形态。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丙探
-
“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国打了个样” 评论 59“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73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221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91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1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