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亮:夜袭平壤——2014近观朝鲜表情之四
关键字: 朝鲜朝鲜旅游平壤哨兵老大哥羊角岛酒店平壤大剧院五一劳动节朝鲜现状我的朝鲜观察已经写了三篇。看到有那么多读者在精神上与我同行,倍感爽快。当然,我也看到有些网友讨论得非常激烈,甚至饱含激愤,看着都觉得有点累,不过还是要为这种认真点赞。也有一些读者,愤怒于我没有带着一颗仇恨的心去朝鲜旅游。但是带着仇恨去旅游,那不是变态么?臣妾做不到,还是各位自己去仇恨吧。我的文章只写给豁达快乐的人。另外,还有极个别读者的言辞似乎已经“全能神教”化了,说来说去其实就一句话:“朝鲜是邪灵恶魔!”可见意识形态偏执对人的恶劣影响不亚于邪教。
言归正传,今天给大家讲4月30日夜袭平壤的经过。
走过桥去
从开城回来那天晚上,我和同伴小陈做了最值得做的事情——走出羊角岛来到平壤大街上。说最值得做,是因为传说酒店有卫兵不让人出去。几乎所有来朝鲜旅游的有心者都会把溜出酒店当作一个富有刺激性的项目。据传酒店之所以建在岛上,就是为了起到隔离作用。突破约束,干出格的事情,永远是勇敢者追求的游戏。说来有趣,这也是人类精神的一个吊诡——有时候,人需要有种约束来作为挑战对象,要是没了约束反而觉得没意思。就好比我曾听高校青年教师大谈翻墙上推特所体会到的自由感。假如推特不被墙,和微博一样可以随便访问,那么这些翻墙青年立刻就觉得没意思了。
小陈是广东人,浓眉大眼,嘴巴像甄子丹,就是广东人常见的那种讪讪的口型。为人谦和友善,主动和同团一位素不相识的80岁老人同屋,多有照顾。在火车上他就问我晚上是否准备出去,还给我看了一张网上流传的溜出羊角岛的路线图。晚上等老先生睡下,大约8点40分,我俩出发了!
我对小陈说我昨晚出去过,小陈说他昨晚走到探照灯面前就没敢再往前走了,怕被哨兵抓住。我说,没人拦的,走,继续。小陈叫我慢点,我只管目不斜视往前走,必须要有若无其事的样子。穿过光柱,还是没有人拦。回头看看小陈也跟上来了,我再次来到了大桥上。
两个男生走得快。一路向北过桥。现在我们站在了平壤市区!
走下桥,站在一幢居民楼下面,我好奇地看着那些亮着昏黄白炽灯光的窗户。他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平壤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在哪里?多么希望我的灵魂能冉冉升起,升到窗口,饱含热诚凝望屋里的人类。
在重庆的轻轨上我也这样近距离观望过住家的窗子。从重庆机场出来,居民楼窗口与轻轨轨道挨得很近,感觉可以一步跳进去。好多窗子里都有人在打麻将。这样观望,很有点张爱玲《传奇》的味道。
我举起手机拍照,小陈紧张地四处张望,对我说:低调点!我说没事。
那些昏黄的窗户,那些朝鲜的人家
然后我走进了一家商店。小陈没拦住我,就在外面等着。朝鲜的商店都是这样的,类似我们1980年代的门市部,一间教室的长度,玻璃柜台里和货架上稀落整齐地堆着商品,比如三瓶酒一堆、三块肥皂一堆,一个个品字形。后面是镜子,映着商品,用我们小学作文里的话来说,就是“玲琅满目”。倒是挺写意。(小编友情提醒:作者是文化理论科班出身的,据说以下是高大上的法国式论文体,小编看不懂啊!)其符号学的意思是:“这是商品。我们朝鲜经济是丰富的。”而我国大卖场里那么丰盛过剩的商品堆在一起,符号学意思就不一样了——“这是消费!快来饕餮!”
柜台里有蔬菜、日用品。我想买包烟,想看看这里的东西是不是要比酒店里便宜许多。我指着香烟问柜台后约莫40岁的中年女士多少钱。她有点惊讶,表示不知如何回答。旁边一个女顾客,穿着棕色正装,刚买好菜,凑过来看看我。我冲她点点头,然后掏出人民币向售货员示意。售货员向旁边指指,又摇摇手,嘟囔着朝鲜话。我猜意思是她这里不收人民币,别处有专门的地方收人民币。我只好出来了。我对小陈说:“她不卖给我。果然是公有制经济,这要是私营小店,店主见了人民币,肯定想尽法子也要把东西卖给我的”。又进了一家商店,没找到我要的烟。反正我也不想买了,就是想面对面看看朝鲜的百姓。
山寨手机的写意时间又到了!这是夜平壤
平壤服装店
沿着不算亮堂的街道继续走,马路另一边就是大同江的江坝。羊角岛酒店现在成了一个远景。主体思想塔在远方闪着红色电光。往哪里去?小陈建议一直往前走到大剧院去。
远看羊角岛酒店,这个照片也太写意了
行人不多,偶尔会路过一些小卖部。这么晚了,一个女中学生背着书包从我们旁边默默经过。就像是参加完补习班,或者刚在同学家做完作业回家的样子。此时9点多钟。
排球少年
大剧院算是灯火指数比较高的地方。绝不是灯火通明,但是亮着一些大路灯,建筑上的壁灯像是王蒙“夜的眼”(王蒙1980年代的现代主义意识流小说,在当时也算石破天惊了)。广场上人不多,但是我惊讶地看见远近三三两两的中学生在打排球,有男有女,欢声笑语。我一个拔葱,坐到铁栏杆上开始享受广场之夜。小陈赶紧叫我下来,说一看就像流氓。也是,我们的走路姿势一看就和朝鲜人不一样。朝鲜人走路很端正,不像我大摇大摆不像话~。而且我们穿着牛仔裤,朝鲜人没有穿牛仔裤的。
平壤大剧院夜景,拍成这样得送去挖煤了吧
我可是排球爱好者。我提议找朝鲜学生一起打球。小陈在路边坐下来休息。我就自己向四个围在一圈打球的男生走过去。我做了个垫球的姿势,对他们简短说道:“中国人,一起玩!”他们笑笑,就往旁边闪出地方让我加入。这些孩子都瘦削而结实,生龙活虎,估计最多是高中一年级。
在这不算光明的路灯下有声有色地打球,对他们是家常便饭,对我就难了。我的眼睛没法适应这种昏暗的光线,以至于大失水准,动作不到位,太没有范啦!我多想陪朝鲜的少年好好玩玩,可惜不给力,老是差一寸把球垫飞,很不尽兴。他们倒是兴奋起来了。为首个子最高的那一个,喊起了号子。我能听出来他是在数数,意思是看看我们能连续几个球不落地。他们大概都已经练就夜视眼了吧。打了一会儿,我已经气喘吁吁,实在不能适应,只好冲他们摆摆手说:你们玩,谢谢。他们点点头。我坐到一旁休息。
坐在花坛边上,像当地人一样分享着平壤之夜。我们熟悉德国的“小小少年”,熟悉美国的小鬼当家,熟悉宫崎骏的日本少女……可眼前这是哪里的少年?似曾相识又恍然如梦。朝鲜的电力不足,体育场馆肯定也无法正常运作。借着大剧院这点灯光,平壤的少年乐在其中。想像我也是其中一个吧,在学校认真听好课,放学做完作业,和同学相约跑出来打球。
打排球的朝鲜少年
呼喊声、欢笑声在夜的空气中飘荡消散。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的祖父辈曾经并肩战斗,彼此信任,肝胆相照,谈笑风生。即便此刻,我和平壤的少年也瞬间心气相通。但一定有一段历史被偷走了。要不然为什么在两国的人民之间,现在有那么多隔膜和不解?为什么朝鲜不能更开放一些?为什么中国少年都不得不浸淫在互联网上那些戾气深重的关于朝鲜的诽谤造谣里?我们期望中会带来开放、自由的互联网却为什么总是沦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
接下来该去哪里?我问打排球的少年:哪里有书店?然后又打着手势用英语问了两遍。他们似乎听不懂。最后那个领头的少年摇摇手,说了一句:no。
霓虹灯下的平壤
我们继续向前走。一边走一边数着路边的霓虹灯、各种不认识的朝鲜文招牌。丹东与平壤的街景果然有些共同之处,比如商店外面都有文字图案的小巧霓虹灯。
平壤街头的霓虹灯
路上行人稀疏,都像刚下班一样沉默而匆匆。经常遇到下班的军队公务人员。一个戴大檐帽、军装整齐的人拎着公文包,脸色淡然地走过,看都没看我一眼。没有人特别在意我们。我们像齐秦的“狼”,在午夜的都市巡行。
这一刻,惊慌中国大学生的影子已经魂飞魄散,大惊小怪的记者幽灵已经躲进了笔记本电脑,善良的人们在疑惑,我和小陈一路往前走。
远处路的尽头灯火通明,仿佛是一座城楼。那里是不是凯旋门?我们决定走过去看看。
偶尔有绿色的士经过,应该是中国产的吧,不知道什么人乘坐,收人民币么?路边一幢楼的一个窗子里冒出烟来,房间黑着灯。我停下来抬头看,希望引起路人的注意。路人看看我,并不在意,应该是我多心了。继续往前,近了,原来灯火通明处是火车站,我们又来到了刚踏进平壤时候的第一站!
广场上也没多少人。灯光很温暖。
平壤火车站广场
公交车站上,等车的朝鲜市民依然整齐有序。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我拿着手机,走进人群看站牌。朝鲜的上班族们友好而好奇地打量我。对面有个平壤常见的小卖部
火车站附近的灯光水平。中间是个小卖部
距离火车站不远,我看到路边楼上竟然有两扇窗子里面灯红酒绿。隐约还传出类似卡拉OK的声音。这是朝鲜的特区么?我要进去喝一杯!我两边寻找,找不到门。绕到前面一处貌似酒店玻璃大门的地方,准备要进去。小陈使劲劝我别去。他说:小心被抓,他们国家的上层人士是不讲法律的!我说:你是网上帖子看多了,没事,我来。
朝鲜夜晚灯红酒绿的窗户
我推门进去的一刻,一个在门口的老者突然迎上来对我说了句什么,让我紧张了一秒钟。但他弯着腰带着逢迎的笑容。我进去一看,是个饭店一类的地方,整齐的长方桌都铺着白布,有点像西餐厅。有两个顾客在等着上菜的样子。柜台里的服务员甚至不抬头看我,我又出来了。小陈问那老头是不是盘查我。我说:应该不是,他说的是“你好”(朝鲜发音:啊尼奥哈希蜜嘎。这句话金导专门教过我们,她说发音像中国话的“哈密瓜”~)。朝鲜人的生意意识其实已经在苏醒吧。就看朝鲜如何把握开放节奏了。
就这样在平壤的大街上大摇大摆晃了两小时。真巴不得被抓起来,好面见传说中的“老大哥”。运气真是不好。
夜袭平壤的尾声是,接近羊角岛的时候遇到路口有一辆军车,许多军人上车。车开走了。我们就避开,到马路对面去。那里有一个大院,里面有座巨大的方形建筑。门口有持枪的卫兵。这时一堆市民一样的人走了进去,持枪卫兵也跟着他们。看上去,这一大队人就在卫兵看护下走进两幢建筑之间的阴影里消失了。他们去哪里?小陈说:会不会是押到集中营?但我俩都觉得不太像……这些人穿着得体,面貌淡定。我俩又折回来观察,卫兵还在那队人群消失的地方左右踱步。我们啥也没看出来,又折返。第三遍要经过大院的时候,小陈提醒说:第三遍就会引起卫兵怀疑了。我们就又跑到马路对面,走上大桥。
大桥上,一个朝鲜男人的自行车出毛病了,蹲下身子查看自行车。我俩停下来看他。小陈问:你会修车么?帮他一下。我也想,就继续观察他。那人似乎自己弄好了车子,骑走了。
此刻,小陈和我都完全放松下来,在大桥上悠闲地呼吸大同江的空气。只是不知道小陈有没有放下脑子里那些网上的恐怖信息。
在大桥上
这就是夜的平壤。没有吃小龙虾的,没有涮火锅吃烧烤的,没有喝酒唱歌shopping的,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确实比较无聊(全世界这些乐子最多的地方就是中国了。不过烧烤啊小龙虾啊啥的也不能满足我们部分国人,对他们来说,只要没有四年一届的投票游戏,那就是地狱嘛。)
昨天有老乡发来私信,说我拍的朝鲜照片让他想起了小时候的家乡。他说的是1980年代,那个中国知识分子无比怀念的年代。1980年代和今天的差别在哪里?具体点,今天朝鲜城市与我们城市的差别在哪里?平壤的大楼都很气派,但为什么和我们国家的城市在人气上有显著差别?
感官上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门面房!在我们的街道上,必定是商铺满目,招牌抢眼。丹东的很多街道也没多亮堂,但人家门面多,人多。在几个街角,就看见一堆人摆几个火筒在地上就吃起了烧烤,真来劲。但是在计划经济国家,市场经济不发达,除了一些门市部,就没有什么街面房了。临街的窗很多,但是都关着。人们在属于各自的空间、组织里各司其职。作为游客,你不知道他们都在哪里。除了广场上打球的少年,其他人在在窗后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不知道。
这次夜袭的路线如这张地图所示,是羊角岛北面的市中心。明天我想去羊角岛南面看一看。
平壤地图截图,红色箭头表示作者夜行路线
哨兵在黑暗中
第三天是五一劳动节,我特别想在这一天晚上出去溜达。晚饭后,站在房间窗口前就听见对岸各种欢呼。有人唱歌,有人发出醉酒般的呼号。灯光和平时一样昏暗,却好像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我急着到对岸去,结果就是这天晚上没能出去,我遇到了传说中的卫兵。具体经历是这样的:
和之前一样,我向探照灯光走去。这次心态放松了,反而不想硬闯这强烈的光线。我决定从那盏探照灯后面走。灯就立在路边,与后面灌木从有一米的距离。当我走进灯后面的黑暗中,一个朝鲜军人的身影突然显现出来。他那布满沟壑的脸微笑着迎向我,吓了我一跳。原来他一直站在那里!(啊,1984,老大哥,Big Brother!Bang!Bang!)我哦了一声,冲他点点头,继续往前走。他微笑着伸出手做出制止的姿态。这张脸非常戏剧化,瘦削,额上有沟壑,带着面具般的笑容,还真有一点点像《V字仇杀队》里那位老兄。我笑着说:“不能过去吗?”不知道他能否听懂,他只是微笑着继续伸手朝向酒店。我刚转过身,又回头指着对岸问他:谁在那里唱歌?他愣了一下,立刻又发出机械般的微笑,再次伸手示意我回去。
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在心里感慨:太奇妙了。是不是昨天晚上他也在那里?是否他一直站在黑暗中等待被我发现?我若是直接从光线里穿过没看见他的话,他会出来吗?这简直是一个哲学启示嘛:原来哨兵的存在逻辑是,当你发现他的时候,他才会来“发现”你!
我往回走了50米,躲开哨兵的视线,立刻折到与大道平行的江边小路上包抄回去。小路地势低。我估摸着超过哨兵了,就准备爬上坡抄到哨兵后面去。可刚爬上坡,不远处就有一只狗开始吠。狗吠不停,于是有手电筒的光照了出来。我赶紧撤下山坡,原路返回。五一的夜袭就此宣告失败。大同江对面的欢呼、喧闹声依旧,我无法知道是怎么回事。
后来知道这天晚上很多酒店客人被哨兵拦回来了。我要是存心刷V字逼格,就应该写个《云图2》的剧本,说自己勇敢突破禁闭,穿越封锁线,把自由精神之火种带给了朝鲜少年。其实呢,我猜很可能是前两天比较宽松,五一节是特殊的日子,才加强管理。所以我之前成功溜出去也不是啥壮举,只要胆子大一点,别那么疑神疑鬼,像某位先人说过的: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了好多次(我们的青年懦夫在未死之前,唧唧歪歪了很多网页)。
走在朝鲜的夜大街上,我心坦然。我感觉朝鲜的管制并非外界想象那般刻板,我处处嗅到了开放前兆的气息,就像我们1980年代的初春。朝鲜政府以及80后领导人金正恩也必然了解开放的意义,只是想必他们也在头疼和反复权衡如何把握开放的节奏吧。
下一章准备谈谈朝鲜的人,之后还会谈谈阅读主体思想的心得。如今,结论先行、居高临下、乱扣帽子的V字批评家太多了。要批评朝鲜的意识形态也要有所研究,希望我能提供一些材料。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暴政!”哈佛禁令引众怒,中国学生不敢离校 评论 30加州州长急眼:中国躺赢了,你们到底站哪边? 评论 53直播:美国新一轮“弃台论”,不同寻常 评论 7“美国想拉盟友对中国搞联合关税,G7没讨论” 评论 167最新闻 Hot
-
“暴政!”哈佛禁令引众怒,中国学生不敢离校
-
欧盟拒绝回应,贝森特补刀
-
加州州长急眼:中国躺赢了,你们到底站哪边?
-
美方直说了:中国太强,“金穹”是为了做准备…
-
“谈判毫无进展!建议6月1日起对欧盟征50%关税”
-
特朗普撂狠话,苹果盘前跳水
-
“华盛顿死了2人,但加沙死了5万人,昨晚又有多少孩子被饿死?”
-
“战场转向,中国将再次占据先机”
-
火速被叫停!
-
“87%靠中俄设计 ”,特朗普又要整“紧急状态”了
-
“中美关系缓和新迹象”
-
“前所未有”,韩国首尔现“滚回中国”反华抗议
-
普京再提“缓冲区”:在推进了
-
1票险胜!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在众议院过关,债务上限+29万亿
-
美华裔教授: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因自己的民族被迫卖房
-
石破茂与特朗普通话45分钟:他打给我的
-